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能源消费发生了变化,虽然仍以秸秆和薪材为主,但对商品能源的消费总量呈增加趋势,从1980年的人均52kgce提高到2005年的248kgce,提高了3.7倍,农村用能量的激增,无疑将会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之一。成型后的燃料,性能得到极大改善,燃烧效率由秸秆直接燃烧的10%-15%,提高到30%-40%;松弛密度在0.7-1.2g/cm`3,适于长期储存和长途运输;从热值方面考虑1t成型燃料相当于0.67t的煤。在江苏省的实际应用中,1t该燃料相当于0.85t煤;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排放出来的CO2的量比煤减少90%,NOx排放量仅为燃煤的1/5,SO2的排放量仅为燃煤的1/10,环境效益显著,是传统生物质燃料和煤的良好替代品,对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和缓解能源短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设备维修业等,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前,我国的成型燃料产业刚刚开始,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设备、燃烧理论、燃烧特性等方面,对于作为农村生活能源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可行性和适宜性研究较少,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推广进程,使成型燃料的综合效益得不到体现。本文的研究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促进成型燃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供需理论,运用社会学、经济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方法,在对成型燃料示范点和燃料生产企业、用户、村委会等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成型燃料推广的各种主要因素和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燃料生产企业、农户和村委会等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成型燃料不同发展阶段的推广机制,为成型燃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成型燃料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双庙村农户的实地调研显示,成型燃料确实可以代替秸杆和煤用于农村生活能源,并能减少农民对其他化石燃料的消耗,有助于改善农户的炊事环境和能源结构。成型燃料的优良性能得到农户的认可,农户满意度高,使用意愿明显。2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在HPB-Ⅲ型成型机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后HPB-Ⅳ型成型机的加工成本降低了7.9%。3设计出成型燃料推广机制研究表明,成型燃料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受农户支付能力、企业利润空间等因素的高度制约,仍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因此,机制应该考虑下列几个方面:首先,确定适宜的生产规模;其次,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保证成型燃料生产经营者的合理利润;第四,实现政府预期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双庙村的实践表明:村委会职能的发挥对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作用,还需要对村委会在成型燃料推广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考虑。以此原则为基础,结合不同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定位,得出不同发展时期的推广机制,为具体的推广工作提供依据。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地区,当民用煤的价格达到成型燃料价格的2倍时,基本可以按市场化运行。所以,成型燃料的推广按产业项目模式运行。但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成型燃料的推广,结合国内外能源建设的实践,在不同阶段给予投资者相应数量的投资补贴。在以秸秆为主要生活能源的贫困地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型燃料的推广按扶贫项目模式进行,除了给予投资者全额补贴外,还要使农户在没有增加燃料支出的前提下获得燃料(即间接补贴农户)。成型燃料是清洁能源产品,享受免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