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主题的变奏:希望·失望·无望——《三姐妹》、《送冰的人来了》、《等待戈多》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是《三姐妹》、《送冰的人来了》、《等待戈多》的共同主题。这一主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戏剧的特有形式,主要是表现“人与环境的冲突”,揭示荒诞的世界下拯救的不可能与自救的可能,进而肯定非理性处境下人的价值。通过对“等待”的形式、思想内容及悲喜性方面的研究,探讨“等待”主题下的不同变奏,即:希望、失望、无望,以及这种变奏所蕴含的“等待”主题的发展演变与“等待”主题的超越性。   “等待”主题型戏剧首先从形式上萌生了现代戏剧的新形态,主要是取消情节、拒绝对话、环状结构三方面。在《三姐妹》、《送冰的人来了》和《等待戈多》中,情境取代情节而成为“等待”主题型戏剧的主要内容,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则代替外在行动而成为戏剧性的主要源泉;“孤独”是契诃夫笔下人物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奥尼尔、贝克特剧中主人公的症状,他们拒绝对话,因为他们得不到彼此的理解;而这种生存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等待”不仅在一部剧作中循环往复,也是现代戏剧史上一个不变的话题,“等待”的探索仍在继续。从契诃夫到奥尼尔,再到贝克特,“等待”主题的内容一步步突破旧形式的牢笼,获得了新的形式,而新的形式也具有了主题性表达的意义。   作为动作的“等待”,会有一个指归的对象,即等待的客体。不管是三姐妹的“莫斯科”,醉汉们的“希基”,还是流浪汉们的“戈多”,都被这些主人公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带有一种“救世主”的光环。他们怀着获得拯救的希望等待着,可等待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三姐妹终究也没去成莫斯科,但从莫斯科来的维尔希宁却带着它的讯息降临了,莫斯科对她们来说,是始终如一的希望;而希基的说教却让霍普旅馆的人们厌烦,让人们大失所望;孩子捎来的戈多的口信,让流浪汉们的希望一次次落空。希望、失望、无望,可谓救世主给他们的不同礼遇。在期待中的拯救落空后,等待的主人公们将何去何从呢?不管是契诃夫、奥尼尔还是贝克特,都赋予他的人物以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与残酷的现实对抗到底。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这个残酷的世界,他们是打不垮的。无论如何,人类是不会放弃追寻生存的意义的。   三场“等待”落下帷幕后,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总的来说,三剧中都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在悲剧的主题下,喜剧性是层层递进的。虽然是悲剧的主题,但是契诃夫、奥尼尔和贝克特的作品中却没有任何悲哀的论调:《三姐妹》是一种淡淡的忧伤,《送冰的人来了》在崇尚一种有幻梦的生活,《等待戈多》则渗透着一种生活的力量。他们让我们看到,现代戏剧并没有悲观主义的幻灭,更多的是乐观主义的情怀。这种乐观主义超越了荒谬,超越了虚无,给予人类正视生活的勇气,并赋予人类生活有希望的信仰。   简而言之,“等待”是一个关于“信仰与救赎”的命题,它反映了一个荒谬的、非理性的生存环境中人类精神探索的心路历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本质的过程,也体现了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荒诞的境况。
其他文献
期刊
潮剧是一朵繁衍在潮汕文化土地上的古老戏曲艺术之花。就发现的戏文算起,潮剧历史至少有400多年,超过粤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我国其它著名剧种。潮剧作为我国主要地方剧种
期刊
脑血管性疾病,脑损伤性疾病等,都严重威胁着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现有的药物、手术以及物理治疗条件下,仍然有很多患者不能完全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功能障
二零零八年六月,汶川地震专家行动组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共同策划了四川灾区流动幼儿园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关注并尽全力支持与恢复灾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教学,用志愿者的爱心和
国家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在这种战略背景下,发展徐州桑蚕产业,重走解忧公主的丝绸之路,是徐州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对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
本论文从吴冠中的艺术经历和艺术主张入手,对吴冠中油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从构图、造型、色彩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并结合个人油画创作实践阐述,深化对吴冠中油画艺术特点的科
该论文以东北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为中心,客观真实地呈现出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产方式下东北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交流以及它的丰富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