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林冠》的后人文主义解读

来源 :余丽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是当代美国文坛领军人物之一,发表过多部长篇小说,曾荣获多项文学奖。《上层林冠》是鲍尔斯的第十二部长篇小说,发表于2018年,并于2019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广受海内外学者和公众关注。《上层林冠》不仅仅是一部生态小说,也是一部教导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小说。从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它指出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性,强调非人类的主体地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与植物、人类与技术等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人类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存在的意义。本文以后人文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鲍尔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非人类的主体性构建,展现《上层林冠》的后人文主义特色,并试图分析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后人文主义思想如何体现在《上层林冠》中。论文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理查德·鲍尔斯及其小说《上层林冠》,其次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第二章梳理了后人文主义的源起与发展,阐述了后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对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性的反思,理性主义的反思、以及对和谐生态的倡导。第三章以后人文主义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为基础,阐释了鲍尔斯在《上层林冠》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和对理性的反思。首先以环境保护运动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对人与自然冲突的呈现,探讨鲍尔斯对传统人文叙事的态度,从而梳理出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局限性的反思;其次,本章结合后人文主义对理性的反思和批判,通过阐释对理性的过度崇拜导致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探讨鲍尔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态度。第四章从后人文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小说中人类与树木的主客体关系的变化以及主体间性的生成,以及鲍尔斯对后人类主体、树木与人类共建的后人类共同体的构建。他主张恢复人类和世界原始的、相对的和多元化的存在,并致力于构建人类、自然、科技和谐共存的后人类世界。从后人文主义视角分析《上层林冠》不仅对多角度解读文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对促进人类反思自身中心地位、构建人与非人和谐关系、创建和谐发展的后人类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小说是最能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小说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较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小说选篇只涉及短篇小说集中的一两则,或是长篇小说中的节选片段,虽然也能独立成篇,但是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小说的主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些优秀小说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小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一定数量的想象类作品,其中包括9篇寓言、1篇童话以及1篇神话,可见想象类作品是统编版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想象类作品的教学,不仅能够开阔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思想活跃度、提高想象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语言构建等能力,对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想象类作品教学的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