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载金属基材料多硫化锂转化调控及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因理论容量高、低价环保等优势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一代电池。但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易导致其从电极脱落、且正极产生的多硫化锂由于穿梭效应向负极扩散,造成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另一方面,硫/硫化锂较差的导电性以及硫化锂沉积物难以转化成锂和硫,导致电池缓慢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兼具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的金属基多功能电极/隔层材料,通过调控材料的孔结构和催化活性,抑制多硫化锂穿梭效应、缓解硫体积膨胀效应,同时提高电池材料导电性和多硫化锂催化转化反应动力学速率,提升锂硫电池综合性能,并揭示了锂硫电池的催化转化反应机制。为解决多硫化锂穿梭效应及硫体积膨胀效应,首先制备了核壳结构氧化铁纳米微球支撑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电极材料。核壳氧化铁较大的比表面积(121.8 m2 g-1)为多硫化锂提供吸附/催化活性位点,抑制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同时氧化铁纳米微球支撑片层石墨烯为硫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锂的存储提供了充足空间。电池在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仍保持607.7 mAh g-1(每圈衰减率为0.32%),高于纯石墨烯电极的容量(476.7 mAh g-1)。为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使硫化锂更易生成锂和硫,论文构建具有催化性能的碳膜隔层材料,进一步扩大储硫空间。以载铂空心微球(Pt@C)为催化剂,将其均匀分散于聚丙烯腈(PAN)铸膜液通过相转化法构建了高连通网络载铂碳膜(Pt/CM)隔层材料。膜内分散的Pt纳米颗粒催化沉积硫化锂向锂和硫转化,提升电化学反应速率。Pt@C减缓了相转化过程PAN的聚集,使碳膜孔隙率从44.7%提升至88.5%,丰富的孔结构缓冲体积膨胀并提供多硫化锂存储空间,且碳膜多孔网络结构有利于电子传递。PAN中的氮元素转化为碳膜中的吡啶氮、吡咯氮、石墨烯氮,对多硫化锂的吸附能分别为-1.541、-1.605和-1.459 eV,能高效吸附固定多硫化锂、抑制其穿梭效应,提高电池容量。锂硫电池在1 C时循环100圈后放电容量达691.7 mAh g-1,每圈衰减率为0.22%。为进一步提高铂的催化活性,论文提出在多孔碳球内设计制备了铂纳米颗粒外部不同程度镍包覆的核壳结构双金属催化剂,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揭示了 Pt@Ni合金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部分包覆结构的Pt@Ni合金催化剂界面处紧密结合,促进了 Ni的电子向Pt转移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电子。失电子状态下的镍更易活化硫化锂分子,促进硫化锂分解(硫化锂在Pt和PtNi上分解能分别为0.486 eV和0.101 eV),降低了反应能垒(Pt:5.19 eV,PtNi:4.34 eV),从而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和循环稳定性。同时,Pt@Ni合金催化剂展示较强的多硫化锂亲和吸附性能,抑制穿梭效应。1 C电流密度循环100圈后电池容量654.1 mAh g-1,循环300圈仍保持600.0 mAh g-1,每圈衰减率为0.18%。为了避免传统电极制备过程使用非活性物质集流体,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含量,并增强电极内部电子转移,论文提出相转化法构建超细碳化铁(粒径30 nm)掺杂的非对称碳膜一体化电极,非对称碳膜致密层可替代传统铝箔集流体,不仅提高了活性物质硫的含量,还增强材料与集流体间的电子传递和电极的整体导电性。碳膜的孔结构(孔径3.9 nm,孔隙率81.2%)缓解了硫体积膨胀效应并提高硫的担载(4.6 mg cm-2的高载硫量)。碳化铁的强吸附能力有利于引导多硫化锂向膜孔内传递扩散、抑制其穿梭效应,其高导电性还促进多硫化锂/硫化锂的催化转化,增强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使锂硫电池具有每圈0.11%的低衰减率和2.6 mAh cm-2的高面容量,1 C电流密度循环100圈电池容量为879.8 mAhg-1。膜电极易规模化制备,为高能量密度和长程稳定性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当前及未来严苛的排放法规下,颗粒捕集器是后处理系统的必备装置,但安装颗粒捕集器后会增加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非对称孔道颗粒捕集器能够有效降低排气背压和再生频率,提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并降低再生燃油消耗,被国内外各大厂商和研究机构认为是新一代捕集器载体的主流结构,是当前节能减排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但目前研究开发的非对称孔道颗粒捕集器都面临初始压降过高、过滤壁面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降低排气背压的效果大打
"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但不能用民本主义来解释"以人为本",更不能把"以人为本"混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至高点和执政新理念。
铝、镁具有电极电位较负、比容量高、地壳中储量丰富、成本低和安全性好等优点,是金属/空气电池等化学电源重要的负极材料。然而,铝、镁负极在水溶液中存在析氢腐蚀和表面钝化,导致它们的实际比容量和电极电位远逊于理论值。本论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和谱学显微表征技术,围绕金属/溶液界面结构,对金属负极和电解液开展研究,最终提出高性能的铝、镁负极/电解液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双电层模型中
合成高分子材料自问世以来,因其优异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目前以聚烯烃为代表的非降解型高分子的广泛使用,已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亟需发展可降解高分子类替代物。聚酯作为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设计新结构与拓展新性能是研究的重点,其中,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交替共聚是一种制备聚酯的有效方法。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种类繁多,易于构建各种新结构和新功能的聚酯。然而,截止目前,该方法制备的聚酯材料,
为促进反压土台支护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现行刚度折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基于力学平衡原理,提出了基坑内开挖影响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反压土的水平弹簧刚度进行折减,并通过弹性地基梁法求解反压土支护问题。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验证了基于水平弹簧刚度折减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基坑开挖影响距离不仅与基坑悬臂深度有关,还与坑内开挖深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也密切相关;②当反压土台宽度为1~2
耐药菌感染和恶性肿瘤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已经对全球构成了公共健康威胁。金属硼咪唑框架材料(Metal Boron Imidazolate Frameworks,BIFs)由于具有多样化的空间结构、可调的孔隙率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其在疾病诊疗等领域中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BIFs仍存在着结构基元功能单一、细菌或肿瘤微环境响应性不足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应用。针对以上问题
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土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生长,被视为国家后备棉区。但该区降水少、风沙多,农田蒸散势强,水资源短缺与作物水分利用低效,是限制该区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探索区域有效的棉田供水方式,明晰棉田耗水与棉花生产的关系机制,是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拓展农作土地资源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支撑适用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棉花品种‘中棉所92’为试材,于2016-2018年在内蒙古西
在非光滑复合优化中,有一类重要问题:两个函数和的极小化问题.许多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图像重构中的Lasso问题,机器学习中的优化问题等有这样的形式;同时也可以由其他的一些问题转化获得:比如可分裂的问题和非线性规划问题等.当问题有特殊的结构时,一些算法(交替方向类算法,分裂类算法)会有较好的数值表现;但若问题没有特殊的结构或者问题本身难以计算时,这两类算法并不适合该类复合问题的求解.因此寻求求解没有特
氧化还原开关作为调控聚合反应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环内酯或环氧化物的开环聚合反应。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金属中心或配体的氧化还原往往表现出丰富的氧化还原开关特性和独特的催化聚合性能。然而,开关聚合体系的催化活性物种稳定性低,尤其在是原位氧化还原开关聚合中,催化剂的活性物种很难分离与表征,仅通过实验手段难以探明相关的开关聚合机制。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理论计算研究,从分子和电子层面探明活性物种的结构、开关
河北是全国生猪主产省和调出大省,在全国猪肉市场的供应保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稳定生猪生产是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而疫病则是影响生猪稳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疫病不仅能引起感染猪只发病和死亡还会给发病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病原甚至可以造成猪只的持续感染或长期携带病毒,给养猪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自2018年发生非洲猪瘟以来,我国的养猪形势及猪病的流行情况均发生了较大改变,给猪病的有效防控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