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m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大小,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本文第一章首先从定性分析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传导至我国的可能途径:外需、资本流动、资产负债表、金融市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汇率、货币政策等七个途径,发现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需渠道,其次是国际大宗商品途径,其他途径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或更为间接。接着本文具体从宏观、企业等角度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从宏观角度,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丰要是对出口的影响,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程度较小。从企业层面,全球金融危机将使得我国的企业形成了对于经济未来的过于悲观的预期。   本文第二章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定量角度研究国际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探求国际冲击的影响途径及影响程度。从经济增长角度,金融危机将会显著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_丰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降低了我国出口,从而降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石油需求下降,并通过去杠杆化等途径使得国际流动性紧缩,从而降低了石油价格,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总供给曲线的外移,这将会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但由于后者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将主要通过需求途径恶化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势。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近期不会出现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从总需求角度,金融危机导致对我国出口需求的降低,这将降低需求拉动型通胀的概率;从总供给角度,金融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下降,这将降低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概率。在前面的分析中,两个途径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这更意味着我国暂时不会出现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本文第三章将本轮金融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行影响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发现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使得本轮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将更大。第一,我国两轮危机受到的外部冲击性质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遭遇的是制造核心国相互间的供给端挤压冲击,当前我国正面临国际分工中的消费核心国发生调整带来的需求端重新平衡的冲击。第二,我国在经济周期中所处位置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经济已处于持续滑落中,而目前是从近十年来的景气高峰下滑,所以经济参与体和资本市场感受到实体经济的收缩幅度和速度,和对经济正常运行节奏的破坏程度要强于10年前。第三,外需恶化形势不同。十余年来,我国对贸易的依赖度不断大幅上升,这使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前景受全球经济走势的影响将更大,外需恶化对国内造成的影响也更严重。第四,内需放缓压力不同。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国内需求潜在空间巨大,消费层级正处在上台阶的准备阶段。然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国内需求己上了一个台阶,潜在需求动力已经消化,新的需求动力尚显不足。   本文第四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已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具体调控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政策效果做简单分析,发现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政策能否发挥预期效果仍变数很大。接着,本章列举并分析了我国需要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完善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   本文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做了简单总结,并认为本文研究具有如下政策含义。首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应有恰如其分的估计。其次,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发展基本态势没有根本变化。再次,全球金融危机“危中有机”,我国应抓住此次机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已然走向国际化。为了降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最大程度获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应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有一个充分的认
学位
研究旱地甘蔗新植与宿根地膜全覆盖技术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全覆盖处理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糖分和所产生的经济
本文主要介绍我馆化工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资源库的背景意义、 资源构建、 特色创新、 实施效果等,化工特色数据库将为辽宁省甚至东北地区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培训提供
期刊
本文基于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平衡广告带来的收益和成本以及广告通过传递产品信息以影响消费者偏好从而扩大需求的思想,分析企业最优广告强度的决定。 Dorfman和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