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后现代看做一种思维方式,从接受角度针对后现代思维方式下的音乐创作特征以及创作观念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后现代思维方式下的音乐创作所凸现出来的美学问题,提出抽象聆听作为后现代音乐的接受策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后现代思维方式的历史观、美学观以及方法观作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后现代并非其表象显现的反传统、反历史、反美学、“什么都可以”的文化现象,后现代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它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研究进而厘清对后现代现象的误解和误用。其次,对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到后现代思维方式影响的音乐创作方式以及观念进行研究,进而凸显其美学问题。这一时期的音乐发掘新音响和新观念,使得音乐作品总是突兀在界限之上,挑战音乐之界限、作品之界限、生活与艺术之界限。在音乐的创作前提上,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更为注重接受环节,现象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产生重要影响,创作往往建基于对某种新音响的聆听经验以及聆听观念之上。在音乐创作方式上,超越传统艺术中的质料与形式对立之关系,拆解了形式在这一关系中的中心地位,在音乐作品中将作为质料的感觉材料极度突出,并且利用声音感觉材料自身特性的发展来结构整个作品,诉诸于质料与形式同一的“还原”策略。在音乐的创作观念上,作曲家诉诸于后现代“他者”逻辑,即阐述这一时期拼贴音乐中显现出来的对待历史、传统以及多元主义的态度。最后,探讨后现代思维方式影响下的音乐接受的美学问题。由于后现代思维方式下的音乐创作,超越了原有形式和质料之间的对立关系,试图摆脱形式因的控制,极度突出作为“物”的存在的质料因,因此本文认为,后现代思维方式下的音乐创作诉诸于对声音音响的物因素之聆听,即摆脱音乐的对象化姿态,将声音音响作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存在者,聆听声音本身的图案,即抽象聆听。而抽象聆听必然导致对声音感觉的极度关注,并提出声音感觉聚块的范畴,进而将声音感觉聚块的研究放置在声音感觉物与感官力之间的关系中去探讨,认为声音感觉的意向性的发生并不仅仅是由人之意识的投射所决定的,声音感觉材料本身也对声音感觉的意向性发生具有给予性,可以说声音感觉是被声音感知物给予的。传统音乐与后现代音乐由于组织方式不同,导致声音感觉产生不同的意向活动。通过三方面的探讨,本文认为后现代问题是一个关于界限的话语,这种话语是一种动态地生成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后现代现象之中。后现代音乐总是突兀在各种关于界限的话语之上。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出血症状方面的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例晚期恶性肿瘤并发出血患者的一般体力状况评分、出血类型、症状及舌
在室外受控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0,150,450个/m2)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类牧食活动促进了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对门诊免费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PDCA药事干预工作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制定PDCA药事干预模式,并对150例在本院门诊接受免费抗病毒
十九大的成功召开成为世界各地媒体热议话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媒报道的研究分析对国际传播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法国新闻社》十九大报道最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十九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
<正>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群落也像个体一样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育过程,具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新陈代谢过程。这种在同一地带由不同发育阶段的群落彼此替代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翻译家本身过度专注于翻译实践,致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翻译问题的理性思考与系统研究,翻译研究
<正> 山地次生林是东北地区半山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随着森林的采伐,次生林越来越多,与人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关次生林鸟类多样性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83—1984
生计作为人类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对人地系统的演化起着主导驱动作用,探讨人类生计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成为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农户作为广大农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
逆向工程是把产品分解开来去研究它的工作原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人们通过逆向工程测定原型产品的结构进一步开发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机械领域中,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