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叙事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暗传》为研究对象,对《黑暗传》的叙事进行探讨。作为一部叙事诗,它的内容庞杂且丰富多彩,既有抒情诗的特点又有完整故事情节,其内容、叙事话语、价值理念皆有值得探究之处。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对《黑暗传》文本进行介绍。本章从仪式与神话、宗教与神话、历史与神话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节讨论《黑暗传》的祭祀仪式。《黑暗传》作为丧葬仪典中的丧歌却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存在,这其中包含着东西方文化对于神话与仪式微妙关系的理解。第二节讨论《黑暗传》与宗教的紧密联系,任何民族的神话都与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在中国宗教传统的影响下,《黑暗传》同时存在着儒、释、道三家文化,兼有佛教的三界观、儒教的理学观、道教的起源神话与修行知本之哲学。第三节将《黑暗传》置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寻视,从微观角度探寻《黑暗传》在“小传统”身份之下的神圣叙事,它代表了集体记忆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是汉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内容,维系着民族的共同历史感与价值观。第二章对《黑暗传》中的空间叙事进行探讨。在中国叙事传统中,叙事重点往往放在事与事的交叠处或事的缝隙之上,这便有了故事的空间维度。本章将从地理基因、空间形态与空间功能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节讨论《黑暗传》的地理基因。地理是文学发生的背景,为人文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地理基因则是碰撞的结果——当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发生碰撞,文学便由此诞生。长诗的产生离不开鄂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离不开当地楚巫遗韵的丧嫁风俗。第二节讨论《黑暗传》的空间形态。《黑暗传》中对于天地共生、人神互鸣与心物汇融的人地关系书写,承载了全诗的情感逻辑与叙事框架,其中,宇宙空间的构成与五行之说密切相关,地形空间的构成则与权力话语密不可分。第三节讨论《黑暗传》的空间功能。对于叙事结构而言,空间化叙述会更强调空间效果,从而淡化时间、影响叙述节奏。《黑暗传》以空间转换作为推进情节的主要手法,而将时间隐于其后,加强了长诗的厚重感,也使主题更宏大。对于讲述者而言,歌师对地理空间进行平行式结构的推进或方位逻辑的描述,从而增强演唱的场面感与叙述的画面感。第三章对《黑暗传》中的伦理叙事进行探讨。本章所讨论的伦理,特指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准则。本章从生态伦理、两性伦理与秩序伦理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文本中的伦理叙事。第一节关注《黑暗传》中的生态伦理思考。顺物自然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态伦理思想,从往复洪水与自然法则两个方面表现了世界存续的价值本源。第二节关注《黑暗传》中的两性伦理观。在神话的语境中,伦理思考往往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不同于现实世界的道德边界,伦理此刻暂时失去了效力,使神话形成超越伦理范畴的生命模式。葫芦崇拜是混乱世界中孕育生命的第一抔热土,也是人类对于生生不息的美好祈愿。血缘婚制则发挥其道德转换机制的作用,通过双重身份的兄妹表达,在神话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第三节关注《黑暗传》中的秩序伦理。从洪水翻天、天地新生伊始,人类从混沌、蒙昧走向光明,建立了新的伦理规则。这既是一种灾难下的道德重置,也蕴涵着对于生命传承的独特理解。这一创世故事是社群意识的集中表达,将故事讲述作为群体叙事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对于共同体的想象。第四章对《黑暗传》的叙事特色进行探讨。《黑暗传》作为一部原始民间长诗,在篇章布局与语言节奏上,彰显着独特的叙事特色,也成为本章展开的两个板块。第一节讨论文本的结构布局。由于《黑暗传》是在对歌基础上形成,且为了便于记忆,所以在结构上多以问答式和平行式为主。问答式,主要以歌师的发问与对歌人的回答形成较为完整的叙事单元。平行式,常常表现为相邻语句的相同或相近句法结构的重复呼应。第二节讨论文本的叙述风格。这种叙述风格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叠句与顶真并存。二是口语化与临场感并重。自由的口语表达与对歌形式,给诗歌带来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黑暗传》的叙事特色表现为文本叙事与行为叙事的结合,文本与声音、画面融为一体,也更增强了文本在叙事上的表现效果。结语部分将文本的叙事研究与文化背景、现实需要与审美观照三个方面相结合:首先,明晰《黑暗传》文本内部丰富且独特的叙事艺术,如何通过文本的空间、伦理与手法来呈现。其次,明晰对《黑暗传》叙事艺术的分析,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生存哲学的探寻。最后,作为民间长诗的《黑暗传》融合了史诗文体的鲜明特征,为读者带来了浩瀚壮美的审美接受,感受到原始民间充沛的生命力。综上,《黑暗传》不仅是一部流传于民间的叙事长诗,更是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文明史诗。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现阶段首要发展目标。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数学模式,根据教育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整体小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保证让其更加扎实地掌握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将会以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稳定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针对现有社区搜索方法难以处理复杂多样的搜索要求及在高维稀疏的异质信息网络(HINs)中难以融合网络结构和节点属性来度量节点间相关性的不足,提出异质信息网络互信息最大化社区搜索问题,给出互信息最大化的社区定义,设计相应的搜索方法,互信息最大化社区搜索(CSMIM).将用户的搜索要求定义为查询约束,利用带查询约束的深度图互信息最大化(QC-DGI)模型融合网络结构、语义和节点属性信息获得节点嵌入,有效
针对在时刻表给定条件下如何减少空驶车次和实现具有工作时间公平性的公交车辆调度问题,建立了基于超级时空网络的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具有混生、变异和成长三种基本操作的进化求解算法。首先利用超级网络理念,将出场弧、入场弧、接续、实际车次和空驶车次在时空上整合为一个连通的有向超级时空网络。基于超级网络中流量守恒概念,建立了公交车辆调度模型,并通过合理转化将工作时间公平性约束变为具有简单加和特征的目标函数项。利
该文根据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虚拟仿真项目现状,提出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两者结合对于安全教育有一定优化作用。根据学校目前条件,给出了以下一些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训练平台上传与实验的相关课程资源;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上课前所查阅有关资料的具体情况,在交代了实验条件和目的后,有针对性地介绍了虚拟实验中所包含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通过PC版软件或计算机客户端直接登录操作系统,
<正> 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是1987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主要引起6~12周龄幼猫的肠炎。病原学 FEC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其形态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难以区别,呈多形性,75~150nm,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突,对外界
期刊
现有的光谱共焦色散物镜存在测量量程小的问题,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四片球面透镜设计了一种大量程的色散物镜,在500~700 nm波段内,测量量程达到9.962 mm。在大色差的情况下对球差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设计的色散物镜搭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开展了性能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10 mm的测量范围,测量标准差为0.5μm,平均绝对误差为0.6μm。另外,
针对传统铌酸锂电光调制器体积大、带宽不高等技术问题,基于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提出了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高频传输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高频信号馈入设计、过渡薄膜基板高频阻抗匹配设计,并设计和测试了40 GHz小尺寸薄膜铌酸锂调制器。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薄膜铌酸锂调制器插入损耗、半波电压、3 dB带宽、体积分别为4.1 dB、3.9 V、40 GHz、30
<正>按照GA 876-2010《警用车辆产品分类及型号编制规则》,警用车辆是指具有警用制式标志、标识,用于执行警务的车辆;按照结构特点分类为:警用特种车辆、警用勤务车辆、警用保障车辆。(1)警用特种车辆:是指配置特殊警用装备,用于公安机关执行任务的警用车辆,如警用排爆车、警用装甲车、警用突击车、警用防暴车等;
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学类院校的学生上网行为特征,研究分析了一年内学生在校期间的上网时长和流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流量的特征,利用K-means算法对医学院校学生上网时长和上网流量进行聚类,聚类研究结果反映了各类学生在校期间的上网情况和使用特点,为科学化管理学生上网行为提供参考,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