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Cl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氧化铋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半导体催化剂之一,具有高效、稳定、无毒等特点。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溶剂热法制备BiOCl纳米微球的方法。我们以硝酸铋为铋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为氯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OCl纳米微球,并根据实验内容探讨了微球结构的成因。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制备的BiOCl的形貌分析表明纳米微球的形成是一个乙二醇辅助生长的过程:乙二醇的两个氧原子与一个或两个铋离子配位生成铋的配位多聚物,在溶剂热过程中多聚物的铋离子之间缩合形成Bi-O-Bi结构;Bi-O-Bi单元利用乙二醇的配位作用逐步从溶液相汲取流离的铋离子,生长形成更大的BiOCl组装结构。这些BiOCl纳米片单元以晶核为中心呈辐射状生长,最终形成纳米微球结构。微球结构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微球的表面微孔结构有利于质量交换,因此能够改善活性。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BiOCl的紫外光降解机理。BiOCl为间接带隙材料,其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都比较低。BiOCl的导带和价带电势分别为-1.1ev和2.4eV。因此,BiOCl在光催化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活性。BiOCl在降解罗丹明B、甲基橙及苯酚是实验中展示了较高的活性。BiOCl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这是因为其具有较负的还原电位(-1.1eV)。此外,在降解甲基橙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电子直接还原偶氮键过程,产物为肼的衍生物。羟基自由基是BiOCl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并且加入甲基橙后会促进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在跟踪苯酚中间产物的实验中,发现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浓度先达到最高值后又逐步降低,直至消失。这进一步证明了羟基自由基是BiOCl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然而并未检测到有机氯化物的存在,说明氯自由基在光催化过程中不是活性物种,或者其存在非常短暂,很快失活。在光催化过程中,表面氯离子被空穴氧化产生了氯自由基。氯自由基会马上与导带电子反应生成氯离子,而不会生成有机氯化物。光催化反应结束后,溶解的氯离子会与表面缺氯的BiOCl发生复合反应,这就确保了BiOCl是一种稳定而高效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污染物引发的水污染日趋严重,在不断倡导绿色经济的今天,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光催化剂也因此成为重中之重,而目前的光催化剂存在两个缺点: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不够;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复合。研究证明,复合半导体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铋系光催化剂的优点,本论文选择(BiO
本文采用天然石灰石作脱硫剂,对高温煤气脱硫及脱硫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在热天平上对三种粒径脱硫剂进行了煅烧实验,建立了CaO孔结构特征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和能源被大量的消耗,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面对这些难题,人们正试图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中,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型催化材料和工艺路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化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开发环境友好的多相催化技术是发展绿色化学的关键途径之一。本论文中,以氧化物作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型Au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肉桂醛选择性加氢、苯甲醇氧化反应中。我们发现,由于金属-金属以及
本文以一氧化碳为碳源,负载型铁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碳纤维,并通过改变催化剂载体实现了对纳米碳纤维微观结构的调控。其次,通过低速机械搅拌将所得纳米碳纤维
本文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深入研究了铜系催化剂上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机理,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为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铜系催化剂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过程中,乙炔碳碳三键与催化剂活性位点Cu形成π-σ配位体,乙炔π电子经由上述配位键向催化剂转移,三键电子云密度因降低而弱化,乙炔分子被活化。活化的乙炔分子与氯化铜作
钛硅分子筛法(TS-1)催化丙烯/H2O2环氧化反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高效,对环氧丙烷选择性高,过程清洁无污染。本文研究以工业化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