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阻抗法层合板界面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破坏往往起源于界面层。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大型、复杂的结构,由于自然灾害、外部环境、结构本身荷载等因素都会使界面产生损伤,且这种损伤是不易察觉的,从而使结构的力学性能严重退化,甚至发生整体破坏。为了充分利用层合结构的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对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同时,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需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压电阻抗法(EMI)是一种基于智能材料的结构健康检测技术,因其对结构早期微小损伤比较敏感,常被用在土木工程等领域。通过建立压电阻抗模型,提取包含结构损伤信息的EMI信号并进行分析,从而对损伤进行判定。但在实际工程中,EMI信号数据庞大,怎样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压缩感知(Compression sensing)理论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为大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压缩感知方法可以对信号进行无失真压缩,大大降低了它的维数。本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弱界面问题进行研究。引入粘弹性界面本构关系模拟界面特性,利用状态空间法求解弹性力学解析解。同时,考察含压电层层合板的机电效应,导出电导纳关系式,验证EMI技术的可行性。然后,建立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层合板EMI有限元模型,通过赋予层间弹簧单元不同的刚度系数模拟结构不同界面损伤程度,提取出相应的EMI信号。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对信号进行压缩,以提高信号传输和存储能力。为了进一步降低信号的维数,再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分析后的主成分特征值输入BP神经网络,实现损伤信号的鉴定与分类。结果表明EMI技术能够对层合结构界面损伤进行检测,同时压缩感知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数据的维数,实现信号的快速传输与存储,并能对界面损伤进行定量归类,为工程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
其他文献
随着“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贯彻,以及对节能的迫切要求,复合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这一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必将受到大力地推广和应用。 该砌块具有节能、节土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薄壳是混凝土薄壳屋盖结构的一个最新发展。它由钢底壳及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组成,钢底壳由大量标准化的钢模板单元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形,它即可以作为混凝土
列车提速,空气动力学问题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随着车速的提高,列车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变得十分强烈,引起一系列影响列车能耗、安全、舒适和危害周围环境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如列车空气
论文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及钢砼组合箱梁桥的剪力滞效应问题。论文为应用研究项目,依托的工程为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接线丹徒互通主线桥。 为了解单箱双室的钢筋混凝
对9块两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单向板抗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应力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水平与荷载水平4个关键因素对板抗火性能的影响.
地球上的水处于自然大循环和社会小循环交织成的往复循环运动之中。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又影响着自然循环。在水的社会循环中,城市供水与排水是水的社会子循环不可分割
在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面积约占我国黄土分布总面积的60%左右,其主要特性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性和湿陷性,遇水产生压缩和湿陷下沉。20世纪60~80年代,这些地区大量修建的多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当前结构抗震设计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概率设计方法也正在由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向水准Ⅲ(全概率设计)和水准Ⅳ(最优概率设计)
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框剪结构已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对钢板剪力墙的研究也初有成效,但是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较少见。本文
本文通过对集集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地震动频谱周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给出了反映地震动频谱特征的四个频谱周期(反应谱卓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