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数据是科研观测、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果,是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不断拓展和发展,科学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加强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纷纷从技术和制度层面制定相关法律及政策以保障科学数据安全。已有研究显示,科学数据安全不仅需要安全技术的支撑和法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关注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人因要素。在科研情境中,科研人员同时扮演着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和监管者等多重角色。科学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时间跨度大、内容连续性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复杂的特性。科研人员的多重身份特点与科学数据形式的动态变化特征相交叠,导致在科研过程中科学数据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人员的个体行为。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科研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导致国内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鉴于此,本研究拟从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以期从行为学视角探究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为优化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作为科研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研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在整个科研群体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示范性。对高校教师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提升高校教师科学数据管理水平,同时为整个科研群体提供借鉴,对完善科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拟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为规范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研究根据科研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现状并基于此总结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主要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的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存在较大学科差异。(2)高校教师的科学数据主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3)科学数据的数字化形式导致数据存储具有较高的设备依赖性。(4)高校教师在科学数据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因素。(5)在科研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师对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6)在科研课题结束后,高校教师对科学数据的保存时间呈现出不一致性。(7)科学数据汇交已成为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次,本研究梳理和归纳了个人行为研究领域的主流理论,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主要框架,整合理性行为理论、保护动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规范激活理论,从感知、态度、规范、控制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引入经验、习惯、人格特质、控制变量等影响因素对模型进行补充。通过对具体指标进行细化、测量和验证,发现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工作年限与安全意识之间存在显著影响;感知威胁、感知效用、安全意识、个人规范、反应效能、自我效能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意愿,社会规范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经验和习惯通过影响感知威胁、感知效用、安全意识、个人规范、反应效能、自我效能而间接影响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意愿。在人格特质方面,严谨性和宜人性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他人格特质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再次,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纽带理论、威慑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技术接受模型、风险管理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根据S-O-R模型,从接受刺激、应对刺激、形成行为三个阶段分析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形成过程。根据组织行为学,分析了在科研合作过程中,群体动力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根据社会纽带理论,阐述了社会纽带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以及组织如何利用社会纽带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加以影响。根据威慑理论,阐释了惩罚和奖励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由于受到环境影响,如何通过观察学习、强化等方式对自身行为作出调整以适应组织规范。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分析了高校教师在使用新工具或技术以保证科学数据安全的过程中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形成过程。根据风险管理理论,从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识别、处理、评估分析了科学数据安全风险对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后,根据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的分析结果,分别从国家层面、组织层面、个人层面提出了规范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建议。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行为学视角出发,结合科学数据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高校教师科学数据安全行为的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和拓展信息安全行为的研究范畴,完善科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对规范高校教师及其他科研群体的科学数据安全行为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可以为相关组织机构制定科学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