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土地利用变化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的输入、改善土壤条件来改变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从而控制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含量和转变。了解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固定机制与及影响因子对于增强土壤对碳的固定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与及活性成分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重庆丘陵山区紫色土有机碳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固定研究甚少,为此,以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三社与五社为研究区域,采取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相结合手段,开展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团聚体稳定性与及有机碳活性组分影响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有机碳在紫色土中固定机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水田、林地、旱地、撂荒地全氮与碱解氮含量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但林地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大。撂荒地与旱地全氮、碱解氮含量均明显小于水田与林地,而林地全氮与碱解氮含量仅在0~10cm大于水田,土层大于10cm后水田均表现最大值。全磷与有效磷含量虽然随土层减小,但主要发生在20cm以下土层。土地利用方式间,全磷含量表现出旱地>水田>撂荒地>林地的趋势,而有效磷含量表现出水田>旱地>撂荒地>林地趋势趋势。全钾含量受土层影响较小,表现出水田>旱地>撂荒地>林地趋势,而有效钾含量则随土层而减小,表现出水田>旱地>撂荒地>林地规律。BD随土层深度而增加,表现出林地>旱地>撂荒地>水田规律,但孔隙度随土层深度而减小,表现出水田>撂荒地>旱地>林地规律。2.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碳储量影响除水田在10~20cm土层深度表现出最大值外,土壤有机碳表现出随土层深度而减少的趋势。林地、撂荒地土层间有机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水田、旱地有机碳土层间有机碳差异主要发生在0~20与20~40cm间。水田、林地有机碳明显高于撂荒地与旱地,但林地有机碳仅在0~10cm高于水田,土层大于10cm后水田有机碳含量较高。0~5、5~10cm土层有机碳储量表现出林地>水田>撂荒地>旱地趋势,土层深度大于10cm后,水田有机碳储量达到最大值。总体而言,5cm、10cm、20cm深度有机碳储量表现出林地>水田>撂荒地>旱地趋势,而整个剖面40cm深度则以水田储量最高。全氮、全磷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全氮含量随有机碳含量增加速率表现出水田>撂荒地>旱地>林地的规律,全磷含量随有机碳含量增加速率表现出旱地>撂荒地>水田>林地规律。有机碳与BD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孔隙度呈现显著正相关。C/N平均值随土层深度而降低,但0~20cm土层间差异较小,总体表现出林地>水田>撂荒地>旱地规律。C/P平均值随土层深度而减少,且林地、撂荒地受土层影响较大,而整个剖面总体以林地C/P最高,其次为水田,旱地与撂荒地C/P明显小于林地、水田。3.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MWD值均大于250um,其中林地MWD大于2000um,水田、撂荒地MWD在1000~1500um间变化,而旱地MWD值在500~1000um间,且MWD均随土层而减小。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均以大团聚体(>0.25mm)为主,其中林地以>2mm团聚体为主,而水田、旱地、撂荒地则以0.25~2mm团聚体为主。水田、林地<0.25mm团聚体所占比例明显小于旱地、撂荒地,而早地<0.25mm团聚体比例则表现出最大值。水田、林地、撂荒地大团聚体(>0.25mm)碳浓度均大于微团聚体(0.053~0.25mm),而旱地>2mm团聚体碳浓度则小于其他三种粒径团聚体碳浓度。土地利用方式间,除林地<0.053mm团聚体碳浓度表现出最大值外,0.053~0.25、0.25~2、>2mm团聚体碳浓度均以水田最大,早地、撂荒地碳浓度最小,且旱地与撂荒地间各粒径团聚体碳浓度差异不大。水田、林地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团聚体(>0.25mm),早地有机碳则来源于以0.053~2mm团聚体,而撂荒地各粒径团聚体贡献率差异不大。同时,>2mm团聚体对有机碳贡献率随土层而减小,<0.25mm团聚体贡献率受土层影响较小,而水田、林地0.25~2mm团聚体贡献率随土层增加,但旱地、撂荒地则随土层减小。有机碳与MWD、>2mm团聚体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0.053、0.053~0.25、0.25~2mm团聚体所占比例具有负相关关系。4.土地利用方式对活性有机碳影响易氧化碳及其组分均值随土层深度而减少,但组分Ⅰ与组分Ⅱ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大,且上层土壤有利于组分Ⅰ与组分Ⅱ的积累,而深层土壤则利于组分Ⅲ累积,同时,土壤剖面易氧化碳主要以组分Ⅰ与组分Ⅲ形式存在。林地剖面易氧化碳与其组分均值最高,水田次之,撂荒地与早地最小,但林地易氧化碳与其组分优势主要在0~20与0~5cm,随着土层增加,水田易氧化碳及其组分呈现最大值。颗粒态碳随土层深度急剧下降,土层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林地受土层影响最大,而旱地、水田受土层影响最小。林地颗粒态碳在0~10cm最大,水田颗粒态碳在10~40cm表现最大值,而旱地、撂荒地颗粒态碳均小于水田与林地。易氧化碳占有机碳比率总体表现出林地最大为27%,较水田、撂荒地分别高20%与29%,而与早地相等。颗粒态碳占有机碳比例呈现林地>水田>撂荒地>旱地规律,但差异主要在0~5cm土层。颗粒态碳、易氧化碳及其组分均与土壤有机碳、>2mm团聚体比例、团聚体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2mm团聚体比例呈现负相关,且颗粒态碳随有机碳增加速率大于易氧化碳,而易氧化碳组分间又以组分Ⅰ随有机碳增加速率最快,同时,颗粒态碳、易氧化碳及其组分Ⅰ、组分Ⅱ之间也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真人秀节目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并作出了展望与思考。希望可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推动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
结合地铁各主要用电设备(牵引供电系统和机电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探讨其节能措施,提出解决办法,强调只要挖掘潜力、加强管理、技术创新,地铁的
提出了一款基于气囊式减重原理的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它集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静态平衡与功能评定于一体,适用于下肢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装置的机械结构包括减重支持结构、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是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分布于陕西、江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哥尔德斯密斯的《荒村》(和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18世纪英国乡村诗歌的代表之作,都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在我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
将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提出一种基于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挖掘和查询扩展的信息检索模型,重点阐述模型的设计思想及其算法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卡托普利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予卡托普利口服,观察组36例在卡托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次系统的文化创新,它以现代大学精神确立为起点,以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形成为归宿。现代大学精神只能从大学文化传统中寻找。大学办学模式虽历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