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上游干流鱼类区系独特,多样性高,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坝建设已经成为该江段鱼类多样性的主要威胁。由于梯级大坝的建设,目前长江上游干流仅向家坝水电站坝下至三峡水库库尾之间的江段仍然保持为流水生境,可能为以上游特有鱼类为代表的喜流水性种类提供关键的庇护所。然而,从景观的层面来看,该江段鱼类栖息环境同时受到上游金沙江梯级大坝调度和下游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对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多样性和时空格局的研究,一方面将会为理解梯级大坝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关键信息,另一方面将会为梯级大坝运行影响下的长江上游干流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本研究,1)对长江上游干流宜宾(向家坝坝下约30km)、朱杨(向家坝坝下约285km)和木洞(三峡水库库尾,向家坝坝下约470k m)三个江段的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进行周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调查;2)比较三峡水库175m蓄水位运行前后和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前后主要繁殖季节(5月-7月)仔鱼群聚结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 1.对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采集到仔鱼和鱼卵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共鉴定91个分类单元,其中83个确定到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2种。宜宾、朱杨和木洞鱼类早期资源的种类数分别为43、80和52种;繁殖季节2-8月,仔鱼平均密度分别为4.1±4.3、6.6±5.7和29.2±28.8ind./1000m3,高峰分别出现在8月上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鱼卵平均密度分别为0.25±0.28、1.58±1.25和0.37±0.77ind./1000m3,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下旬;特有种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1±0.01、0.27±0.28和0.19±0.43ind./1000m3,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下旬、4月下旬和7月下旬。繁殖季节4-8月,三个采样江段显示出明显的环境梯度和水文过程差异,主要表现为与向家坝水电站距离的增加,水温升高、透明度减小,径流量上涨明显、洪峰频繁。这三个因素对仔鱼群聚结构和鱼卵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1)。 2.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前后,长江上游干流主要繁殖季节(5月至7月)仔鱼群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2年向家坝蓄水运行之前,以上游特有种类为代表的喜流水性种类的仔鱼在距离三峡水库较远的江段为主要优势类群,但在向家坝蓄水运行后的2015年,这些种类资源量显著下降,失去优势地位;广适性种类成为当前长江上游干流仔鱼群聚中的优势类群,包括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Chen,1956))、吻鰕虎鱼属鱼类(主要为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Rutter,1897))和波氏吻鰕虎鱼(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Nichols,1925)))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Nichols,1925))等。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金沙江梯级大坝的低温清水下泄和三峡水库的周年调蓄对栖息地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决定长江上游干流鱼类早期资源多样性和时空格局的重要因素: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种类数和密度最低、高峰发生时间最晚,反映了金沙江梯级大坝低温清水下泄的影响;木洞江段仔鱼密度最高、但特有种类少,反映了三峡水库潜在的育幼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三峡水库的淹没对特有鱼类的不利影响;朱杨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种类数最多,鱼卵和特有鱼类密度最高,反映了与上游大坝和下游水库距离的增加,以及支流的汇入的恢复作用,同时也表明该江段上下应成为长江上游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长江上游干流特有鱼类仔鱼资源量显著下降,广适性种类仔鱼资源量显著上升,反映了三峡水库蓄水位提升和向家坝水电站蓄水的协同效应改变鱼类早期资源群聚结构。根据鱼卵和仔鱼的分布格局,本研究认为水库上游河流与水库库尾(甚至整个水库)形成的“河-库”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与“河流-泛滥平原”复合生态系统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对产漂浮性卵鱼类的种群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