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质及营养液对漂浮烟苗生长与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烤烟漂浮育苗是烟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完全依靠基质和营养液对其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基质和营养液状况是烤烟漂浮育苗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烟苗的生长素质和生理指标两方面入手,对烤烟漂浮育苗系统中不同培养基质和营养液配方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烤烟漂浮育苗培养基质中,有机质的含量对烟苗的生长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在以草炭、炭化稻壳、蛭石、膨化珍珠岩、煤灰、中砂为原料的培养基中草炭比例以30%~40%较
其他文献
甘薯嫩叶俗称蔬菜皇后,国内外对其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及甘薯嫩叶产品开发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对甘薯嫩叶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变化的研究未见任何系统报导。本研究根据我国蔬菜的流通与消费习惯,选择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环节,对甘薯嫩叶进行了如下研究:(1)根据甘薯嫩叶的特性,在国标HPLC方法和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上对Vc和胡萝卜素测定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分别达到了0.9
学位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昆明烟区绿肥还田时间、绿肥还田配施适量氮肥对烟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供应及烟株生长和产量、产值、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昆明烟区烟草种植制度的绿肥还田提供配套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种植绿肥并还田的技术,烤烟采收结束后各处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春种植前有增加的趋势,植烟土壤速效磷、钾、碱解氮则有随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少的趋势。种植绿肥但未还田处
学位
本研究通过土肥试验,对云南省植烟土壤的氮素矿化特性和供氮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烤烟干物质累积特征、肥料氮和土壤氮在烤烟体内的累积分配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新的优质烟生产管理措施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植烟土壤中细质土比粗质土能固定更多C、N。砂土的氮矿化高于壤土和粘土。烤烟移栽后第三周土壤N矿化量与砂粒、粘粒显著极相关,随着烤烟的生长发育,土壤中的N矿化量与粉粒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花生种植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产品和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并阐述了中国花生的种植历史以及现状,探讨了花生种植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后对花生种植系统服务功能的保障提出建议。生产功能的价值可以通过主、副产品的初级生产效益和次级加工产品增值来分析。2000-2007年均花生果初级产值701亿元,
学位
试验通过对翠碧一号、K326两个品种,每株烟株浇沼液500 ml、每株浇沼液1000ml(分2次浇施)、每株浇沼液500 ml(煮沸10分钟冷却后浇施)和清水对照四个处理,探讨沼液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烟叶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最大叶长×宽的影响都有差异显著,都是以每株浇沼液1000 ml(分2次浇施)处理为最高,其次为
学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石灰用量与施用技术对酸性植烟土壤的改良效应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石灰用量与施用技术对烟株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在团棵期和下部叶采烤前,其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生石灰用量与施用技术对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本试验中,整畦前施用生石灰比使用生石灰兑水灌根对烟叶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及外观品质的提高更为有效,且各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B
学位
本研究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为影响因子,进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叶片N、P、K营养元素含量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所得回归方程显著性低,仅吐絮期叶片N含量和盛花期叶片P含量达到0.25显著水平,但方程拟合度很低,未达到期望值。2、在影响叶片N含量的三个栽培因子中,施氮量效应最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叶片N含量。3、在影响叶片P含量的三个栽培因子中,施钾量效应最
学位
烟草的地表保护性栽培技术是当前烟叶种植技术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环节。其一方面具有增温保湿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雨水对地表直接冲击,造成土壤板结,降低肥料流失。对维持田间温湿度,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具有明显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合南平烤烟生产的主体栽培技术模式,为南平烟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
学位
在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由于不育系易受异常天气影响,出现育性回复,导致杂交一代种子纯度下降,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水稻叶色突变体在快速、准确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2003年,湖南安江杂交水稻研究所在海南安农810S繁殖田中发现一株淡黄叶突变体,经多代繁殖,性状稳定,2006年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并取名为安农标810S。本研究以安农标810S
学位
以超级稻组合株两优02、丰源优299和Y优1号等为材料,于2007~2008年开展了湖南省双季稻区超级稻栽培模式研究。主要进行了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与根系性状的影响、栽培模式对超级晚稻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与不同栽培模式下双季稻产量性状比较等3个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早稻产量的效应,发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