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用:清代藏书思想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阶段,同时晚清也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思想的孕育和萌芽时期。虽然清代传统藏书思想和晚清西方近现代图书馆观念传入后萌芽的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思想有着某些关联,但是二者的发展界限相对比较分明,且有关晚清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思想的研究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论文主要研究清代传统藏书思想,不专门涉及晚清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术思想。传统藏书思想是指中国古代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藏书的各种学术思想和理论方法,“藏”与“用”是整个藏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而藏书整理则是藏书活动的中间环节。鉴于有关古代藏书整理活动,如版本鉴别、文字校勘和书目编撰等方面的研究早已形成版本学、校雠学、目录学等专门学科,并有成熟系统的成果,因此论文对此亦不做专门考察。论文从藏书的“藏”与“用”出发,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史料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法等方法,收集、整理、梳理与分析各类相关的史料、文集、方志、目录、题跋、记序、理论著述,系统地研究清代藏书收集、保存、保护与流通利用的观念、思想与理论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关“藏”的思想,包括(1)清代藏书收集方法论、收集观念、收集方法等藏书收集思想;(2)清代藏书建筑模式、选址、书库设计等书楼建筑保护观念;(3)清代书籍庋藏、管理制度、日常维护、曝书等典藏保护观念;(4)清代书籍装帧、利用与修复等书籍保护观念。其二、有关“用”的思想,包括互借互抄、开放借阅、藏书流通制度、刊刻流布等藏书开放流通思想。其三、有关“藏”与“用”的思想,包括儒藏思想的渊源、周永年的儒藏说,儒藏思想的影响。其四、清代藏书思想著述评价,包括《藏书纪要》、《藏书十约》、《说剑轩余事》等藏书理论著述和《吴兴藏书录》,《武林藏书录》、《藏书纪事诗》、《书林清话》等藏书史研究著述。论文认为清代藏书思想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地域性、系统性、开放性特征,在全面继承和总结古代藏书经验与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古代藏书思想理论体系:在藏书收集上,形成了系统的收集标准和购求观念;在藏书鉴别上,形成了完善的善本思想与标准;在藏书的保藏上,形成了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建筑保护范式;在藏书利用上,建立了完善的藏书管理制度;在藏书思想著述上,孙从添的《藏书记要》建立古代藏书思想与理论体系,叶德辉的《藏书十约》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体系;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开创了藏书史、书籍史研究的新理论与方法;在藏书开放利用上,各类藏书在互借互钞、开放借阅、刊刻流布等方面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藏书流通与开放思想,以及藏书流通制度,为近代公共图书馆实践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水蓄冷系统是储冷空调系统中的一大类。本文重点介绍了上海体育馆改造工程的水蓄冷系统,并就制冷机的选择和水蓄冷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Water storage system is a major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1877年芜湖开埠以后,贸易迅速发展,在19世纪末期一跃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商口岸。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芜湖口岸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逐渐落后于沿江其他口岸。  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采用民族志研究路径,分析品达为叙拉古僭主希爱荣(Hieron)创作的四首凯歌,提出“凯歌神话(Epinician Myth)"。通过将凯歌神话作为独立的分析对象,本文将凯歌置于公元前六
12月16日,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就未来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的合作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共同商定
刘古愚,清末陕西教育家、思想家,历任陕西味经、崇实等书院教习三十余年。面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他决心从教育入手,立足陕西基层社会,以“求实”为宗旨,针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
股指期货推出以来,交易活跃,运行平稳,总体符合试点预期,但还需在市场制度、产品设计、投资者结构、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沪深300指数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启动以来,
萨承钰是晚清时期一位关心海防的地方官吏。他的《南北洋各海口炮台图说》一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晚清光绪中期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沿海炮台建
乡村治理研究因“三农”问题的提出再次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明清“绅士制度”的日趋成熟以及清末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使清代乡村治理研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清代乡村治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