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人类文化素质的延伸和扩展。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不断发展极大地改进了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为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然而,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并没能够惠及到人类社会所有群体和所有组织。究其原因就在于人的信息素质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普遍的提高,甚至处于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之间在信息素质方面还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造成了所谓“数字鸿沟”的世界性问题,极大地危害了全世界社会的安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国际社会对信息素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加大了对不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投资力度,并掀起了对信息素质进行研究的热潮。  本论文对国内外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述,依托一个有关“国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国际项目,针对我国高校学生进行了信息素质评测方法的研究,对评价结果所显示的信息素质群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缩小我国信息素质差异的有关对策建议。同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又对信息素质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外有关信息素质的理论研究受到当前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本文从信息素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能力这样一种基本认识出发,参考了当代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中新近发展起来的有关理论,主要是体验认知、情境认知等思想,提出了新的信息素质定义,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能力的信息素质模型(ILMCC),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构筑了一个初步的信息素质评价体系的框架,与现有主要信息素质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性分析,验证了ILMCC模型的全面性有效性,并展望了这一模型在信息素质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对信息素质进行了实践研究,设计了信息素质定量评测方法,分析了我国信息素质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有关对策建议;  对信息素质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当前信息素质理论的不足,从认知科学原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认知能力的信息素质模型,设计了基于此模型的信息素质评价体系框架,验证了这一模型的正确性,展望了这一模型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对1999-2008年国内支持向量机文本分类研究论文,从来源数据库、发表时间、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按主题简要介绍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的主要成果,对这
档案信息传播是近年来档案学领域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作为档案信息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传播媒介研究在档案学领域一直是个空白。所以对档案信息传播媒介的研究具有重要
知识溢出是指地区或行业之间由于知识存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业务交往活动中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过程。知识溢出效应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起
基于资源基础观构建一个反映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以及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317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的组
在对传统网站导航设计理念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经营目标导向的以用户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网站导航设计理念,从增强用户理解、反映品牌形象、提升财务成果的角度进行论述
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理论阐释可以说明其产生的动因,发现内外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阐释可以说明分享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基于社会学、经济学理论的阐释,可以说明影响个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人们对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热望亦愈益增长。为了满足学习者们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之
学位
设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和灰色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证明该模型可帮助决策者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更清楚地了解
以SSCI收录的国际图书情报学期刊10年论文及其被引记录为例,探讨期刊h型指数与反映论文数量和被引指标间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期刊h型指数主要受被引数量指标和被引广度指标
尝试以当前上海优先发展的领域为社会背景,以“HEAD”战略为参照物,以上海科技期刊现有布局体系为出发点,绘制上海科技期刊中长期重点发展领域指南,引导期刊资源向科技重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