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影响小菜蛾取食行为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anc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取食行为指昆虫在摄取食物时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一般昆虫个体的取食行为不仅能够表现出种群的相似性也会表现出种群独有的固定模式。昆虫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因昆虫个体经历所导致的可逆或可循环发生的现象,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习惯性反应、敏感性反应、嗜好性诱导、联系性学习和厌恶性学习。前期本实验室研究发现,印楝素可诱导斜纹夜蛾的学习记忆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菜蛾幼虫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菜蛾幼虫对不同寄主取食嗜好性的差别及印楝素对小菜蛾取食行为的机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小菜蛾幼虫对不同寄主嗜好性的优先顺序为:上海青>菜心>豌豆。在强制性条件下,小菜蛾幼虫对在自然条件下通常不取食的寄主豌豆幼苗叶片产生习惯性反应:0-12 h,小菜蛾幼虫对上海青和豌豆幼苗的取食面积分别为182.29±7.60 mm2、76.71±5.77 mm2,差异显著(P<0.05);36-48 h,小菜蛾幼虫对上海青和豌豆幼苗的取食面积分别为332.29±5.74 mm2、312.29±8.34 mm2,二者已无明显差异。2、在强制性条件下小菜蛾幼虫对印楝素也能产生习惯性反应,小菜蛾幼虫取食含印楝素的人工饲料在开始时间内与取食正常饲料组相比取食量较少,随着时间的延长,小菜蛾幼虫对含印楝素饲料的取食量增加。0-24 h,小菜蛾幼虫取食正常饲料和含药饲料(浓度:1、10、20 mg·kg-1)的质量分别为2.35±0.17 g、1.98±0.11 g、1.46±0.24 g、0.86±0.08 g,可见取食量和印楝素处理浓度呈负相关;72-96 h,小菜蛾幼虫取食的质量分别为4.43±0.23 g、4.39±0.29 g、4.09±0.15 g、3.60±0.25 g。96 h时,取食正常饲料和含药饲料(浓度:1、10、20 mg·kg-1)的单个幼虫体重分别为4.23±0.18 mg、3.47±0.09 mg、3.10±0.07 mg、2.10±0.08 mg,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随着时间延长,小菜蛾幼虫明显对含印楝素饲料产生了习惯性反应,同一浓度处理下,取食量增加小菜蛾幼虫体重反而降低。3、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石蜡切片、荧光Tunel技术研究小菜蛾幼虫对含印楝素人工饲料的习惯性反应下的幼虫的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小菜蛾幼虫头部表面与取食相关的化学感受器的变化。观察发现取食印楝素后,小菜蛾头部感受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磨损、断裂,严重者吐丝器断裂。石蜡切片、荧光Tunel技术研究小菜蛾幼虫肠道组织细胞,发现中肠肠壁细胞的层次结构以及肠壁细胞中的杯状细胞形状及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凋亡。4、为揭示强制性条件下小菜蛾幼虫对印楝素习惯性反应的学习机理,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印楝素处理下小菜蛾幼虫的表达水平。24 h时,与取食正常饲料相比,小菜蛾幼虫在强制性条件下取食含药饲料后有86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有51个基因上调,35个基因下降;48 h时,与取食正常饲料相比,小菜蛾取食含药饲料后有380个显著差异基因,297个基因上调,83个基因下降。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印楝素对小菜蛾的代谢过程的影响,GO分析后主要影响代谢过程,24 h影响代谢过程的有5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降;48h时,代谢过程有12个基因调控,其中10个基因上调,2个基因下降。KEGG分析后主要影响相关的代谢通路。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与学习记忆CREB相关的5个基因分别为CREBL2、CREB3L3、CREBA、CREB和CREBBP。RT-q PCR验证表明24 h和48 h CREB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发现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表明印楝素通过上调CREB基因调控小菜蛾幼虫的取食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规模的爆炸性增长,推荐系统(RS)作为信息过滤的子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对信息进行分类并为其筛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协同过滤(CF)作为RS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学术科研界和工业领域获得了十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RS中,用户的反馈机制根据是否能够明确表示用户喜好可分为显式反馈和隐式反馈。大多数现有的CF推荐模型使用显式反馈和隐式反馈中的一种来分析用户的偏好和项目的特征,而不能同时利用二者的不同特性
国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教育权利,一直都致力于保障教育公平,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并努力改善助学体系。但是,目前的助学金资助对象的认定程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高校并没有直接接触学生的具体家庭背景,只能根据学生申请的书面材料进行判断。然而,有些学生利用社会关系通过开虚假贫困证明,夸大家庭的贫困程度等手段骗取助学金名额,导致部分真正的贫困生无法得到国家的资助。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学校出现所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在与其配体FGFs结合后,可激活PLCγ,MAPK和PI3K-AKT等信号传导途径,并在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巢颗粒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诱导卵泡闭锁,阻碍卵泡发育。研究发现FGFR1和p65参与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本研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禽生产、育种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对畜牧业影响重大,但目前的主要性别控制技术,如流式分选精液技术、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体细胞克隆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性控效果,但也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广泛和大规模的应用于畜禽生产。因此,本实验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采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切割性染色体多拷贝序列,并使其在特定时期表达,从而减少某一性别的精子或胚胎数量从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涌现,数据挖掘已成为近年来计算机研究的重要领域。话题学习、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模式学习等都属于数据挖掘的研究方向。其中,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研究热点,其目标在于多个将未知标签的对象按照一定规则分组,把它们划分为多个未知群集,在同一集群中的对象之间给予高度相似性,而一个集群中的对象与另一个集群中的对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聚类分析主要分为基于层次聚类、基于分区聚类、基于网格
颗粒对光的散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光学现象,也是构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们不仅可以利用颗粒对入射光的散射来控制光的传播方式,而且能够通过光与颗粒在散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传递来操控颗粒的动力学过程。对于光散射而言,基于多模式展开的Mie氏理论是用来描述颗粒对光散射的经典算法,能够用于求解光散射情况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析解,可用于定量描述颗粒对入射光的散射、消光以及吸收等光学特性。近年来,随着
目的通过高质量的自我护理指导,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及围手术期安全。方法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05月收治神志清楚;经CTA或DSA检查明确颅内动脉瘤诊断;不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或功能障碍的患者86例,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28~60岁,平均51.5岁。以手术治疗,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已破裂出血的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血肿清除术。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
最近几年来国内互联网在内容领域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趣头条等资讯平台大放异彩。这些互联网平台利用全民创客的思路以及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闭环,让内容数量大大增加。由于4g网络在国内的普及,其中短视频形态在内容侧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所以,如何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把用户最喜欢看的内容,用户最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推荐给该用户显得举足轻重。短视频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之内,大部分时长在2分钟以内,短视频的传播主要是
水肥是棉花田间管理中最活跃的两个要素,水分调控能明显影响棉花的长势;氮肥对棉花增产可以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过量施用氮肥或施用氮肥不当,可导致减产或诱发病虫害,利用遥感无损、大面积监测棉花水肥状况是实现精准水肥管理有效途径。棉花水肥遥感监测的平台主要包括卫星、有人驾驶飞机、地面光谱遥感,无人机作为新兴的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化程度高的低空遥感平台,相关监测模型研究较少。因此,亟需通过相关田间试验开展超低空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世界十大鲜切花之一。本研究以自主杂交培育的金黄色‘金香’非洲菊品种材料,通过外源赤霉素(GA3)和其抑制剂(PAC)处理测定花色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hi TAIL-PCR、酵母单杂交、双荧光素酶、VIGS等技术,研究了MYB对‘金香’非洲菊舌状花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调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