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金城银行商业性放款纠纷研究--以刘子敬借款为中心(1925--1938)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时期,作为调剂社会经济,扶助工商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近代银行在此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主要围绕存款、放款及投资三大业务,充分运用社会闲散资金,加速资本的流通速度,不仅巩固了银行自身的实力,而且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口金城银行作为金城银行的重要分支机构之一,从创设之始即秉承总行放款业务的方针与原则,面向工矿企业、商业、个人及军政机关等放款。总的来看,商业性放款一直是汉口金城银行放款业务之大宗。金城银行向来注重资金投放的安全性,始终将放款的稳妥性放在第一位,对各项放款种类、金额及对象的选择严格把关,保持稳健审慎的态度,以求高效、灵活、稳妥地运用资金。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及后续事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欠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围绕着债权人(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矛盾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刘子敬作为汉口富商,其名下产业及经营实业均须大量周转资金,银行作为资本流通的中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刘子敬借贷的对象。汉口金城银行作为汉市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面对汉市工商业广泛开展放款业务,对刘子敬的放款即为其众多放款对象之一。然而由于刘子敬的破产及突然病逝,导致汉口金城银行多次陷入巨大的债务纠纷之中。在这些债务纠纷当中,不仅涉及抵押品产权的争夺,而且涉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债权争夺,众多利益纠葛穿插其中,使纠纷难以调和。在此种情况下,汉口金城银行与债务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司法交涉与诉讼,以期达到维护债权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银行的诉求很难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满足,诉讼双方最终又回复到以和解的方式调停纠纷。
  本文以刘子敬借款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呈现汉口金城银行历次纠纷案件发展的全过程,阐释该银行在面对风险损失时的应对与处理机制,以此透视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债务纠纷的双方处理纠纷的模式以及经济纠纷背后的法律制度现象,进而探讨商事习惯、习俗与法律制度在调停纠纷中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各国都日益注重对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试图通过传播国家文化形象来促进国际地位的提升。因为文化是最深入人心的,所以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形象的传播效力。因此,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至关重要,不同的媒介呈现国家文化的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的效果也不同。历史文化纪录片因为其独特的纪实属性和人文历史性,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将本国的民族传统、文
本文以中国“吃播”网络亚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吃播”的发展以及社会语境、具体亚文化表现特征、生产意义以及“吃播”网络亚文化未来的发展困境和突破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界定与“吃播”的相关基本概念,梳理我国“吃播”的发展历程,剖析“吃播”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语境。第二章将网络亚文化研究中的传统伯明翰学派理论与后现代亚文化理论兼收并蓄,以生活场景、新部落、场景为研究关键词,总结归纳出“吃播”网络亚文化的具体
学位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给予公益事业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与便利性,网络降低了受众参与公益的门槛,并与公益紧密结合,进而催生了互联网微公益这一新型公益模式。互联网微公益的受众较之前更加广泛,其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及明星的纷纷加入,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个体有了能够参与公益的机会,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互联网微公益改变了过去社会公众对于公益的看法,缩小了公益与公
移动互联网推动电子政务纵深发展,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分享模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政民互动的新通道。同时,弹幕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引发研究热潮。弹幕视频依托新媒体技术营造虚拟在场的空间,实现了虚拟互动仪式。本文以哔哩哔哩网站中的《共青团中央》为例,基于互动研究新视角——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展开研究。首先进行弹幕互动要素包括互动主体、互动平台以及互动
学位
网络红人作为网络意见领袖,它的存在和发展,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网络红人的典型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类型划分、走红方式、媒介介质、传播模式、变现方式及受众人群等方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网络红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多样、社会的包容化程度加深,网络红人应运而生并持续发展。网络红人类型由单一到多样,表达方式由图文
学位
明清时期,中国守节妇女人数激增。在丈夫去世后,她们需要承担奉养舅姑以及抚育孩子的重任。对于无子家庭而言,妇女也需要通过立嗣获得家庭继承人,以延续夫家血脉。清代的立嗣习俗以及妇女对家庭子嗣的渴求,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家庭立嗣之中。与此同时,妇女的立嗣行为必须遵循清代立嗣继承制度的相关规定。作为立嗣主要决策人,女性拥有立嗣权,这是清代律例中的明确规定,尤其在清代契约文书有所呈现。  清代有大量判
学位
光绪七年的五月,屡试不中的袁世凯投身到了吴长庆的军中,开始了他离不开军戎的一生。朝鲜因国内政潮发生壬午兵变,署任直隶总督张树声主张派兵赴朝鲜占取主动,因此庆军负命东渡平乱。随军东渡的袁世凯被吴长庆任命为随军营务处,管理庆军军纪问题。随着朝鲜内乱平定,清廷对于朝鲜的政策亦面临抉择,庆军的去留成为了问题。吴长庆与张謇的想法是直接干预朝鲜内政,行宗主之权,并进一步派兵维持清廷在朝鲜对于日本的优势,甚至有
学位
柳诒徵之《中国文化史》是处在一种思想剧烈变动、时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写就的。与经过史学革命之后的新派学人不同,柳诒徵来拒绝将史学限于实证,在他看来,史学还应该承担经世致用的功能。其取法可以概括为,在洞见历史的过程中努力去沟通古、今、新、旧而最终实现对现实的烛照,其根本追求在于“正人心”。在这个研究路径下,柳氏的思想取向具体表现为,在尽量体谅文化史之难处的前提下,努力在中国文化辉煌创造的时代去发现与现
两次世界大战使各国意识到了石油对于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作为石油储藏中心的中东地区自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关注,英美等国围绕争夺石油资源展开了长期斡旋。70年代中东战争的爆发是欧美分歧的导火线,而石油禁运使欧美矛盾升级最终爆发,双方在指责对方的怨声载道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石油政策。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之上,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来考察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美关系的转变,探究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产生与协调过
学位
马其昶生活于清末民初,是桐城派的殿军人物之一。他长期居于桐城,继承着桐城派以“义理为宗”的学术传统,同时旁涉佛老,兼及百家。本文以他的《老子故》为研究的主要材料,采用思想史、学术史和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子故》的注解特色和解老宗旨进行综合探究,以彰显马其昶的老学成就及其思想特征。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桐城派以义理为宗的学术传统及其生平经历和交游。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如姚鼐、方东树、姚莹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