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中美法律域外适用比较研究为题,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法律域外适用与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异同点,从中发现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应该加以注意的警示,以期为中国法律域外适用体系的建构提供些许助益。文章除绪论外,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法律域外适用概论,首先对法律域外适用的内涵进行界定,之后分别就法律域外适用的必要性以及法律域外适用的限制进行分析。在法律域外适用内涵部分主要定义了论文所要探讨的法律域外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美法律域外适用比较研究为题,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法律域外适用与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异同点,从中发现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及应该加以注意的警示,以期为中国法律域外适用体系的建构提供些许助益。文章除绪论外,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法律域外适用概论,首先对法律域外适用的内涵进行界定,之后分别就法律域外适用的必要性以及法律域外适用的限制进行分析。在法律域外适用内涵部分主要定义了论文所要探讨的法律域外适用,并厘清法律域外适用与法律域外效力、法律域外适用与域外管辖的关系,为后文的讨论分析奠定概念性基础。文章第二部分对美国法律域外适用展开了分析,涉及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立法层面、执法层面以及司法层面。在立法层面,分析了包括《反海外腐败法》《与敌国贸易法》《爱国者法案》等在内的多部美国国内法对法律域外适用的规定。在执法层面,从执法主体以及执法措施两个角度分析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执法实践。在司法层面,认为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司法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所呈现的司法实践特征不同。文章第三部分对中国法律域外适用展开分析,同样涉及立法、执法以及司法三个层面的内容。在立法层面,经梳理分析后发现,目前中国立法关于法律域外适用的规定大致分为三类,即以单一连接点为基础、以多种连接点为基础、以新型连接点为基础的法律域外适用规定。在执法层面,认为当前中国法律域外适用的执法实践既包括依据明文规定实施的执法,也包括依据默示规定实施的执法。在司法层面,法院常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论等践行法律域外适用。文章第四部分对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分析了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共通点,其次进入对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差异点的分析。相较于共通点,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差异点更为明显。在立法层面,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立法体系的成熟度不同,域外管辖规定的效力完备性也不同。在执法层面,中美法律域外适用在公法案件上的执法裁量空间不同,此外,两国的法律域外适用在国际执法合作以及执法名目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司法层面,中美法律域外适用的司法实践的案件数量和范围不同,且司法裁量空间也有差别。文章第五部分落脚到对中国法律域外适用完善的分析。首先,中国法律域外适用在立法层面应该就立法规定欠缺以及立法规定效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完善。其次,中国法律域外适用在执法层面应该扩展执法机关的执法范围,并强化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效能。最后,中国法律域外适用在司法层面应该赋予法院个案审理的司法能动性,并充分利用司法解释以及指导性案例,发挥其对法律域外适用司法实践的指引和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将更多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介绍给国内读者,译者在导师指导下,与小组成员合作选取了一位非裔美国作家于2019年出版的小说《水舞者》进行翻译。为了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示非裔美国人的真实文化,同时受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转向和其他相关文化理论的启发,译者完成了翻译及该报告。作为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或相同文化下不同群体的需求。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在
铁磁性目标受到周围地磁场磁化影响而引起其周围地磁场异常分布,依据此可判断目标存在与否,进而实现铁磁性目标探测。同时磁异常信号也可反映目标的几何特征分布,依靠信号处理突显目标的数值特征,可完成对于目标几何边界识别。基于磁异常信号实现铁磁性目标探测与边界识别技术常用于矿产资源勘测、沉船打捞、未爆物探测,水下及航空航行器探测识别等领域,在科学、国防、经济等领域占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磁场强度的衰减特性,磁异
教育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原动力。西藏作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在西藏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国家大力扶持和社会普遍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西藏西部作为中国重要的边界地区,其基础教育水平对兴边富民工程及整体教育均衡发展均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西藏较为偏远的西部县教育教学方面研究报道较少,无
《释文纪》,明代文人梅鼎祚所编,共四十五卷,始编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完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这是一部裒辑了历代名僧之文以及诸家为释氏而作之文的文集。本文以《释文纪》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梅鼎祚的生平、学术,以及《释文纪》此书的成书原因、版本、体例、史源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五章,绪论中对论文的研究缘起和《释文纪》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一章《梅鼎祚的生平与学术》。本章首先说明了
地面公共交通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种窗口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司乘人员和乘客的沟通与关系、地面公共交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方法频频引起社会关注。与轨道交通相比,地面公共交通的服务范畴更加复杂,所以后者语言服务提供者及语言服务环境所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本文即以西安市地面公共交通行业司乘人员所提供的语言服务以及其环境中的语言服务作为研究对象,从服务提供者视角切入调查其语言服务现状,展开讨
隐喻表达越来越呈现出多模态化,语言符号与图片、声音等非语言符号交互运用,深化意义的传达,而多模态隐喻是概念隐喻纵向延伸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横向扩展的产物。英文版中国5G宣传片是一种独特的多模态话语形式,是扩大我国科技影响力、促进智能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途径。本研究分析5G宣传片“智能互联”主题思想中所包含的多模态表现形式,探讨多模态表现形式是如何传递宣传片中所蕴含的核心隐喻意义。本文基于Halli
本翻译实践的原文节选自A Future of Polycentric Cities(《多中心城市的未来》),译者节选了本书第三章的部分内容进行翻译。科尔·亨得利根(Cole Hendrigan)的这本著作探讨了如何发掘城市土地再开发的能力并找寻其中的价值,进而使汽车依赖型城市在未来逐渐转型为公交引导开发型地区。译者所节选的第三章对全球的城市发展进行了整体概述。希望本翻译项目能为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研
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使当代社会中的艺术和审美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为舞蹈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相较于传统媒介,新媒介为舞蹈传播提供了更便捷、更丰富、更有效的传播环境,与此同时,新媒介中急速发展的传播技术、多元复杂的媒介特征也对舞蹈传播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在理清新媒介与舞蹈传播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舞蹈传播在新媒介环境中的渠道、内容及特点,并分析新媒介背景下舞蹈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重庆取景拍摄的中国国产电影(以下统称“重庆电影”)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底层叙事青睐征用重庆城市空间的原因,探寻重庆城市空间在底层叙事中的呈现模式和策略。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重庆城市影像空间中底层叙事的时代含义是什么?底层叙事为何青睐征用重庆城市空间?重庆城市空间在底层叙事中如何被呈现和建构?并借助三个方面回答问题:在历史语境中回看中国电影史中的重庆空间在不同时代影像中的流变以
生殖既是人类的一项生理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前现代时期,生殖活动是属于女性,是一种不堪公开讨论的隐秘体验,直到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将原本神秘而封闭的生殖过程带入到公共视野当中。现代生殖技术介入之前,生殖异化的现象多体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而生殖技术的滥用和误用导致该技术偏离其研发的初衷给技术使用者乃至社会带来损害,则引发了现代社会中的生殖异化的现象,其典型包括医源性多胞胎,性别选择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