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叶总黄酮的吸收代谢机制及其磷脂复合物的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a3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以柿叶黄酮为研究对象,以阐明柿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及吸收代谢过程为主要目的,并结合柿叶黄酮的特性制备了磷脂复合物。方法:(1)应用色谱技术对柿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2)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HPCE-LIF)检测柿叶中三种主要苷元(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的方法,并进行柿叶黄酮大鼠灌胃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采用溶剂法制备柿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以柿叶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4)采用离体培养方法研究肠内菌对柿叶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代谢过程,并通过HPLC/LTQ-MS研究柿叶黄酮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果:(1)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染料木素;2)异鼠李素,3)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芦丁,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建立了 HPCE-LIF检测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的方法,三个黄酮类成分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性,检出限分别为0.05、0.03、0.06mg/L,优于紫外检测器。在血浆样品中的提取回收率在82.5~93.1%之间。药代动力学曲线显示异鼠李素、槲皮素呈现三峰现象。(3)确定了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药辅比1:2,反应物质量浓度30 mg/mL,在30℃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6.95%。反应溶剂、药辅比是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4)肠内菌离体培养代谢柿叶黄酮迅速,黄酮苷类在2h后几乎代谢完全,代谢4h后检测不到黄酮苷元。肠内菌代谢柿叶黄酮的速率可能与肠内菌的浓度有关。.柿叶黄酮形成磷脂复合物后被肠内菌代谢的速率较柿叶黄酮变慢。在柿叶黄酮灌胃大鼠后,在其尿液中检测到8种黄酮苷及苷元,在血液中检测到3中黄酮苷,未发现黄酮苷元的存在。结论:本论文以柿叶总黄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分离及结构鉴定,明确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本文首次建立了高效毛细管-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明确柿叶黄酮的吸收代谢机制;根据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酚羟基的特性,制备了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并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通过对柿叶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的肠内菌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叶黄酮形成磷脂复合物后,肠内菌对其代谢速率减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富县中医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
对某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多次启停和间隔分段稳态高温运行下的低周疲劳应变进行了全时域连续有限元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蠕变条件下低周疲劳应变的变化量级和变化图谱.结果表
2020年10月15日,《航空发动机》双月刊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沈阳召开,共4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首先由主编蔚夺魁致辞,他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此次会议召
【正】 莒县今年放养的26380张春蚕喜获丰收,共收购鲜茧136.6万公斤,比去年增长16.5%;平均张种产茧50.5公斤,比去年提高2.2公斤,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整县制突破50公斤张
利用螺吡喃(Spiropyran,SP)一部花青(Merocyanine,MC)的光致异构特性,赋予金属离子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可逆性,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螺吡喃及其衍生物用作金属离子传感材料的研
配合国家新资助政策,本文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为例,构建多渠道的社会助学网络,建立校企协作一体化捐资助学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通过构建以典型案例、轻化精
目的:观察加味清胃散栓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加味清胃散栓剂组(30例),利巴韦
为进一步摸清马铃薯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为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特开展冬马铃薯优化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氮
我国4G发展在引发全球瞩目和各国艳羡的同时,却在国内招来又一轮“自我批判”——从战略决策到方法步骤,从技术优劣到知识产权,从产业成败到市场失衡,各种质疑此起彼伏,不一而足。
设计粉末镀膜专用样品台,采用溅射沉积法在金刚石颗粒表面分别预沉积Cu膜和Ti/Cu双层膜,然后用化学镀铜法增厚铜层制备了金刚石/铜复合粉体。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经溅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