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演员对中国古典戏曲体制与形态的影响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对于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已经基本详尽,但是有关成果基本都是关于戏曲其本身的发展进程,尤其是戏曲形态的转变过程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戏曲演员尤其是女性演员却关注较少。本文将中国戏曲史上女性演员的出现与戏曲本身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发现中国戏曲形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女性演员的影响,尤其是从北杂剧到南戏及之后的元杂剧。本文首先以叶玉华先生提出了北曲杂剧为女性演唱的观点为出发点,通过胡忌、啓功先生的不同观点来看杂剧表演的扮演人员性别问题。通过前人之争来找到问题所在,并梳理了中国古代歌舞表演、歌舞戏表演以及戏曲表演中女性演员存在事实性之探讨。随后第二章节,笔者探讨了女性演员出现的原因以及呈现形式。最后的三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是关于女性对于戏曲呈现体制与形态的影响的探讨。显然,从宋北杂剧到南戏再到元杂剧及之后的戏曲表演,其表演形态、文本形式甚至是戏班的构成都有着极大的转变。北杂剧最初表演形态就是插科打诨,扮演人眼也多为男性,而到了南戏则开始有了“唱”的部分,且演出人员开始出现女性;自此之后女性加入杂剧表演的行列,而杂剧的文本形式也就随之而变,且故事内容多了悲欢离合以及婚恋等类型的主题。当然,不仅仅是戏曲文本、演唱形式有了改变,戏班的人员构成也因为女性的出现而有了改变,过去以杂耍为主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戏班少有女性的存在,而女性加入到杂剧表演中直接导致了戏班人员性别组成的变化,甚至有了纯为女性的戏班;其次,戏班人数构成也由过去的至少五人变为至少十二人。无论是从表演方式、文本形式或者是戏班构成的改变来说,女性演员的出现与这些改变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以王国维先生定义的真戏曲来进行界定,那么宋元这一时段正是中国古典戏曲成熟的关键时段,而此时女性演员的出现无疑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期刊
同学们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总觉得比别的时态难。要想准确地把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就应该了解这一时态的基本特点。一是完成时的两个基本用法,即“已完成(finished)”和“未完
期刊
<正>~~
期刊
目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正处于兴盛时期,节目类型、内容设置、主持人职能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就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试图解读电视娱乐栏目现阶段的传播常态,从
针对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在预测铁水含硅量中出现的预测精度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识别原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该算法利用人工免
期刊
鉴于通信系统结构,将分子生物的信息传递过程用通信模型描述,采用最小汉明距离译码算法,分析核糖体16SrRNA的突变对原核生物DNA翻译效率表达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原核生物以16SrRN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