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内螺旋工具参数优化及排液效果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直井的开采方式,水平井具有加大泄气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减少直井钻井,经济性显著的优点。但由于水平井特殊的井身结构及特点,目前在直井内常用的应用效果良好的排水采气方式并不适用于水平井,因此需要针对水平井的排水采气技术进行研发和推进。根据直井涡流工具产生气液两相旋流能够提高气井排水采气能力的思想,设计了水平井内螺旋工具,可以与套管直接相连下入水平井水平段,在天然气进入内螺旋工具后,改变气液两相流流态,提高携液能力。本文对适用于水平井的内螺旋排水采气工具进行了结构参数优化以及排液效果研究,以解决水平井积液问题。为准确判断水平井积液情况,本文对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中的气液界面张力、气体压缩因子、液滴变形参数以及曳力系数进行了修正,利用30口气井的生产数据对改进后的临界携液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其准确性。对旋流场内的液滴及液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为后续应用内螺旋工具后旋流场中气液两相流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为提高气井携液能力,改善内螺旋工具的作用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内螺旋工具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优化后内螺旋工具的携液效果。基于内螺旋工具携液效果分析,利用气液两相流流体理论对流经内螺旋工具的气液两相流进行研究,借助量级分析及变量分离等数学手段建立了内螺旋工具排水采气应用计算模型,预测内螺旋工具在不同影响因素及不同工况下的有效作用距离。对经过内螺旋工具后的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工具作用后气液两相旋流的衰减规律,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以此评价内螺旋工具的作用效果。为完善内螺旋工具应用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井斜角对内螺旋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对不同井身位置的内螺旋工具下入级数进行了设计。研究得到:内螺旋工具的结构参数对排液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旋流角>旋线高度>旋线宽度>旋线数,确定最优结构参数为:旋流角60°、旋线高度20mm、旋线宽度4mm、旋线数1条,内螺旋工具可以改变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轨迹和流动状态,提高气井的携液能力,内螺旋工具作用效果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对15口实际生产的气井进行内螺旋工具的现场应用设计,可为内螺旋工具的现场实际应用提供选择依据。以上成果能够为水平气井应用内螺旋工具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外来原油需求量的居高不下,国家石油储备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加强国家石油储备库建设、扩大储备库规模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大型浮顶罐以其耗钢率少,相对占地面积少和投资成本低等优点为国家储备库的首选储油设备。目前常用的大型浮顶罐有单盘和双盘两种,单盘式浮顶罐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施工及建造费用花销少、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其在静储及加热过程中能量损耗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
孔隙压力与破裂压力之间的密度窗口窄是海洋深水钻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环空钻井液高度控制技术是在双梯度钻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控压钻井技术,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窄密度窗口钻井问题。采用CML技术钻井时,井筒压力对应的当量钻井液密度为一条曲线,与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更加贴合,能有效提高单层套管的下入深度,减少套管下入层次,节约钻井时间,减少钻井成本。本文对CML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设备进行了详细
低渗透裂缝型储层由于多年的高压注水开发,注采比高,注采压差大,注采井间憋压严重,导致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处于张开状态,同时由于天然裂缝的分布不均匀,进而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当该区块部署加密井或调整井时,通常采用注入井停注或开井泄压的钻关方案,导致地层压力急速下降。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低渗裂缝型储层的非均质性和低渗透性,导致不同方向受效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压力系统紊乱,存在局部的高压区,在这种条件下钻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兴起,化学驱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老油田开采,由于老油田本身含水率高,驱油剂作用复杂,化学驱采出水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双旋流+沉降+过滤”采出水处理工艺,通过化学驱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实验以及工艺处理过程中旋流和沉降的数值模拟得到化学驱采出水中油滴运动的相关规律,为该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驱油剂作用下采出水的物性参数以及沉降分离特性,研究成果
受固井注水泥顶替流动过程复杂性的影响,之前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均匀光滑井壁出发进行注水泥顶替流动研究,但随着近些年常规油气田开采量的减少,钻遇复杂地层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非线性井壁(变井径)对固井注水泥顶替效率的影响对提升现场实际固井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引入了分形的思想,确定了W-M函数是描述具有分形特性的粗糙壁面轮廓合适的模型,分析了W-M分形函数的工程性质以及W-M模
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技术(CCS)是在能源需求极度增长时期对温室气体进行科学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长期埋存条件下注入地层中的CO2会与水泥石发生化学反应,腐蚀井筒水泥环并降低其密封性能,从增大CO2沿井筒逃逸的风险。为了探究CO2埋存条件下油井水泥石的腐蚀规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水泥石中矿物含量和孔渗参数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探究了水化产物对腐蚀规律的影响。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由于岩屑堆积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岩屑运移效率就成为钻井过程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井筒内的岩屑运移属于典型的液固两相流动,本文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钻井液携带岩屑流动的过程。采用滑动网格方法来实现钻杆旋转。研究井筒内钻井液与岩屑颗粒的流动特性,通过颗粒动理学研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综合考虑钻杆偏心、井斜角、钻杆转速和钻井液入口流速等影响因素,并
多孔介质中的液固流动现象在化学、农业、生物以及工业等领域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石油工业领域中,小颗粒在岩石孔隙中的运移和沉积会造成储层渗透性降低,影响原油的正常开采。因此,对多孔介质中的液固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悬浮颗粒的运移和沉积机制,可以为地下储层中石油的勘探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对三维多孔介质内流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各种地质因素和人工措施都会对井下金属套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多次作业起下管柱、地层应力变化以及井筒内外流体腐蚀,导致油水井套管发生变形错断等情况的发生,为保证区块开采的完整性,需要对损坏的套管进行修复。及时、有效地封堵和加固破损的套管是保证油田持续开发和生产的重要措施。目前密封加固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燃爆加固,具有可取可捞特点
油气资源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对此我国也是高度重视。随钻测量(MWD)技术对提高油气钻采效率,降低钻采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无线随钻测量方式,结构复杂,信息传输速率慢,极大限制了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磁随钻测量(EM-MWD),是一种新型随钻测量方式,以电磁信号为载波进行井下与地面信息传递,具有传输速率快、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井下环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