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微结构仿生的双载药纳米纤维支架的构建及骨缺损修复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与成骨相互协同作用促进骨的生长和重塑。植入物与骨缺损部位的结构吻合不良和早期新生血管的延迟,导致骨缺损修复效率低下。在骨组织结构层面,血管网络在骨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细胞存活提供适当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效清除代谢废物,同时促进细胞增殖和新骨组织生长。但如何在骨支架内部快速有效地构筑结构良好的血管网络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天然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受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调控,其中内源性血管诱导因子和成骨诱导因子共同参与骨缺损修复。因此,如何开发具有序贯释放特性的双载药支架,以调控血管化骨再生进程,仍然是骨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小分子药物二甲基乙二酰氨基乙酸(DMOG)可以稳定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最终诱导血管新生,并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本论文将3D打印技术和热致相分离(TIPS)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富含微通道网络的纳米纤维复合支架。首先,基于蔗糖牺牲模板策略,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聚己内酯(PCL)支架。然后,将明胶-硅(Gel-Si)基质灌入PCL支架的间隙中,构建以Gel-Si为纳米纤维网络、PCL支架为框架的复合支架(GP)。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进行成血管和成骨因子的负载,将负载成骨多肽(BFP)的MSNs(BM)加入Gel-Si基质,负载DMOG的MSNs(DM)沉积在复合支架表面,构建了一种成血管和成骨因子序贯释放以及骨微结构仿生的双载药纳米纤维支架(DBM/GP)。对制备的支架材料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药物释放特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评估了支架材料的成血管和成骨能力以及骨缺损修复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调节硅溶胶的投量比例,明确硅溶胶含量对明胶-硅支架的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硅溶胶的投料比例增加会使纳米纤维网络结构更加疏松。压缩检测结果显示,一定比例的硅含量(10%-50%)能显著提高支架的压缩强度,硅含量为30%时明胶-硅支架的力学性能最优。基于蔗糖牺牲模板策略,可快速定制不同规格(微丝直径与间距)的中空PCL支架。SEM观察与染料灌注实验表明,PCL支架的表面具有微孔结构,其内部通道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渗透性。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GP支架含有微通道网络和纳米纤维结构。体外降解测试表明,GP支架中的微通道结构能够提高支架的降解性能。体外硅离子和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制备的DBM/GP支架表现出长期的硅离子释放特性,而DMOG的释放速率大于BFP,这样的药物序贯释放模式有利于植入物的早期血管化和长效成骨。(2)体外增殖实验表明,制备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很好地支持细胞的粘附和增殖。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Matrigel成管实验研究了DBM/GP支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和管状化结构生成能力,结果显示该支架比空白支架和单药物支架促进HUVECs迁移和管状化结构形成的效果更加显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实验显示,DBM/GP组的HUVECs显示出比其他组更高水平的成血管基因表达。此外,相比其他支架组,DBM/GP支架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表达以及矿化结节的形成均显著提高,并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促进成血管因子的表达。(3)通过ICR小鼠皮下包埋实验评价了DBM/GP支架的体内成血管能力,血管灌注实验结果表明DBM/GP支架能够诱导更多的新生血管。通过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评价了DBM/GP支架的体内骨再生能力,micro-CT分析结果显示DBM/GP支架显著提高新骨生成能力,促进了骨缺损的再生修复。组织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进一步表明,DBM/GP支架组具有更多的新骨生成、更强的血管化以及更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综上所述,本论文基于糖模板牺牲策略,利用3D打印和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出仿生骨微结构的双载药纳米纤维支架。物理表征以及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微通道网络和纳米纤维结构以及成血管/成骨药物的序贯释放特性,能够促进体内血管化和骨再生,因而在骨缺损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现如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地质档案也由传统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这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对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地质档案数字化改革现状来看,地质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数字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于此,现主要就地质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加快地质档案数字化进程的优化策略。
期刊
<正>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OFweek物联网承办「OFweek 2021(第六届)物联网产业大会"暨"维科杯·物联网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上,电目科技董事长吴超为大家带来《毫米波雷达在物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毫米波雷达企业,大多选择车端应用作为切入点,希望在大热的自动驾驶风口中分得"一杯羹"。
期刊
为了解决异常行为识别研究中存在的异常案例缺乏、训练样本稀缺问题,以垂直电梯的乘客异常行为监测为任务需求,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电梯乘客异常行为识别方法。通过搭建电梯乘客行为监测数字孪生系统架构,完成了电梯运行状态与乘客行为的虚实映射。基于数字孪生场景与人体行为建模理论构建了电梯乘客异常行为案例,扩充了异常行为的孪生数据。最后利用改进的OpenPose获取骨骼特征,并使用PCA-DNN训练分类模型,实
<正>近年来,跨专业考研人数逐渐递增,其中跨专业学习教育学人数只增不减。教育学跨专业学生由于和本专业学习内容不同,导致学生专业认同、专业兴趣、专业学习效能偏低;同时学校设置课程墨守成规,使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导师指导也力不从心,导致科研如同虚设。从系统论的角度探寻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从专业与学生、学校与学生、导师与学生出发,打破原有传统培养方式,对教育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015
期刊
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剩余寿命预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电池作为复杂的电化学系统,其退化机理的研究较为困难。大数据时代,机器学习的方法给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和剩余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可以绕开复杂的机理分析,近年来已经成为主流的预测方法。但是,机器学习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其效果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一是特征本身的构造和预处理,直接影响到整个模型的效果。二是模型训练和超参数的优化。本文
在“双碳”背景下,工业企业创建“零碳”工厂的意愿有所提升,如何创建“零碳”工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通过对国内外“低碳、零碳”创建比较成功的企业案例分析,提出了“零碳”工厂创建的原则和路径,供工业企业参考。
<正>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橡胶组合物结构的防劣化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包括外轮,外轮内侧壁安装有轮毂,轮毂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条且加固条有多个,轮毂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圈,固定圈内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片,安装片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有多个,外轮由凸块、外轮带、第一防磨橡胶层、防扎钢圈板和第二防磨橡胶层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型橡胶组合物结构的防劣化轮胎,能避免外界的碎屑扎进内胎内部,不
期刊
通过对花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花椒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酰胺、香豆素、木质素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镇痛、抗氧化、杀虫、抗肿瘤等。目前花椒的质量控制多集中在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面,缺乏从质量标志物角度对花椒质量的评估。从亲缘性及成分特有性、成分可入血、复方配伍功效、成分有效性及成分可测性五个方面对花椒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认为芳樟醇、α-山椒素、羟基-
跨专业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攻读不同的专业,导致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出现一些困境,如学习方向不明确、专业认知不深入和思维模式需要转变等问题。学校在培养跨专业研究生时也面临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导师能力等挑战。对此,需要研究生加强自主学习、学校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等,以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跨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