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区地下水溢流积水形成机理研究--以西伯利亚布鲁斯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溢流积冰(也被称为冰湖、冰丘、涎流冰等),是指地下水从地表或河冰裂缝溢流出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溢流积冰漫延开来,会侵害道路或建筑物,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是寒区特有的一种水文地质灾害。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地下水溢流积冰问题,选取世界典型地下水溢流积冰点西伯利亚布鲁斯作为典型研究区。在梳理地下水溢流积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气象和地质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总结地下水溢流积冰的形成条件。并对西伯利亚布鲁斯溢流积冰区域现场温度、降水量、地下水位以及冻深进行观测、进行水样的收集与水化学成分的测定。同时对现场积冰体体积进行现场观测和遥感监测。结合气象监测数据与着重分析气象、地质和冻土层三个主控因素对溢流冰形成的影响,进而揭示溢流积冰点的形成机理,并通过研究区进行水热耦合模拟进行验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气象因素是地下水溢流积冰形成的外因。其中水源是地下水溢流积冰形成的基础,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长期持续的负温条件是地下水溢流积冰形成的先决条件,主要决定了地下水溢流积冰的持续时间。
  (2)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和岩层构造特征。地形地貌所形成的地下水水头差为溢流积冰的形成提供了大部分的水源驱动力,而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由上至下分别为季节性冻土层、含水层和弱透水层)是地下水溢流积冰形成的内部条件,上部季节性冻土层与下部弱透水层间的含水层是地下水向积冰体进行水源补给的主要过水通道,其渗透性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地下水溢流积冰的形成规模。
  (3)冻土环境是气象因素和地质因素的整体性表现。季节性冻土层的厚薄,是影响溢流积冰体形成速度快慢以及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冻土层形成的密闭体中未冻结的水在0~4℃反膨胀压力也为地下水的溢流提供部分驱动力。
  (4)采用模拟软件结合气象数据对2018-2019年不同时期边坡典型剖面的温度场、渗流场的分布特征进行耦合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了研究区冻十层完整的冻融循环过程,同时反映出地下水在多年冻土层内的水热变化规律,印证了上文的机理分析。同时得出了地下水溢流积冰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结冰-封堵-水力梯度增大-水分积聚-胀破-地下水溢流-结冰。不断的循环往复,在地表就形成大规模的地下水溢流积冰。
  在上述研究后,对几个拓展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给出了地下水溢流积冰点分布研究的方法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麦尔尼科夫冻土研究所对冻土水文地质研究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其他文献
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建筑都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均匀沉降,但由于程度轻微,且在设计范围之内,因此危害较小且可控,但对于程度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则会引起建筑结构开裂和建筑物倾斜等事故,轻者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功能,重者则会使建筑结构出现破坏,甚至造成倾塌或结构彻底失效,从而造成较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相对于整体式闸室结构,分离式闸室结构的闸墙和底板各自受力,且相互影
仿生草防护条件下明渠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对于探索河底管道悬空治理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仿生草在明渠中的布置可以保护管道的稳定,但也改变了仿生草后水流的紊动特性。  本文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新型高分子仿生材料的仿生草,用粒子图像流速仪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流速,研究仿生草铺设在渠底时草后的水流紊动特性。主要研究明渠紊流的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紊动能
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国内各大城市的用水量激增,在城市取水方面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在实际取水工程中,管式取水头部是一种常用的取水型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了解和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取水头部近区的水力特性,对相关取水工程整体设计和取水口的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类取水头部近区的流速分布、收缩系数以及管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取水头部的研究基础上,基于
现实环境中,岩体工程在施工与运行之时,岩石除了受到静荷载之外,更多的是受到循环荷载的作用,而循环荷载作用下岩体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与静荷载下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有必要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而声发射特征参数和电阻率都对岩石的破坏过程比较敏感,都能很好的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且两者对岩石损伤不同的阶段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027),以重庆地区典
学位
在山地城市中,双层河道作为一种较其他河道具有优越性的新型河道,上层明渠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的功能,下层箱涵主要用于泄洪排涝,双层河道在山地城市河道治理中脱颖而出。目前,现行理论与规范对双层河道涵洞土压力计算没有相关的研究与规定,故研究双层河道结构在地下水位变化所产生的流固耦合效应作用下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分别对无水工况、静水位工况、水位下降工况、变截面工况、变渗透系数工况进
学位
泥沙淤积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对水库的长期使用不利,三峡水库作为国家内河关键性工程,其淤积问题备受关注,排沙比是水库排沙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库区淤积问题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三峡水库运行阶段向前推进,库区水沙运动特性发生改变,导致水库淤积和排沙比发生变化,针对变化后的库区排沙比研究尚少,因此本文基于三峡水库运行以来实测水沙、地形等资料,分析了新水沙条件下库区来水来沙特性、冲淤特性变化,通过入库控
学位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民健康的影响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得诸多新型污染物不断出现。环境雌激素双酚A(Bisphenols A,BPA)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型污染物,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衡、生殖障碍、发育异常,更甚者会诱发癌症。国内对于BPA迁移运动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研究内容多为BPA在各介质中的吸附/解吸行为,未见有BPA在地下水体中的迁移机理与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地
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是现阶段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水力冲挖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河道淤泥疏浚方式,但产生的疏浚淤泥含水率极高,如何实现快速高效脱水是当前的难点,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依托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针对水力冲挖疏浚方式产生的高含水率淤泥开展脱水试验研究。基于真空预压法,进行了水力冲挖淤泥模型试验,探讨了真空预压法的淤泥脱水规律及其
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在海外修建的码头工程越来越多,部分高桩码头位于高烈度地区。地震一旦发生,将给码头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主要采用基于承载力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而国外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则多采用基于性能的分析方法,二者之间的部分设防控制标准存在较大不同,设计方法的差异势必会对高烈度地区高桩码头的地震动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针对高烈度地区,开展基于性能设计的高桩码
平原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通常需要建设初雨调蓄池等大型地下单体构筑物,深基坑围护工程的造价占比往往很高。如果能够通过分析基坑侧壁力学作用响应,提出地下构筑物与深基坑围护一体化结构形式,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某东部平原市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单体构筑物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围护结构的变形失稳特征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