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旧体诗研究

来源 :李雨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旧体诗表现出个人与文本、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时代、个人与时代的多重互文。鲁迅旧体诗呈现了一个多重身份的鲁迅,并在旧体诗创作中展现出多侧面的从“小我”到“大我”的成长求索之路。论文主要分三章展开:第一章,着重探析鲁迅创作旧体诗的动因。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分析旧学积淀对鲁迅创作旧体诗的影响,呈现鲁迅对中国诗学传统的继承、理解和自觉改造。鲁迅创作旧体诗受到社会现实与其自身生命体验的双重驱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作为鲁迅创作旧体诗的精神资源,与鲁迅个人经历及时代现实共同成为鲁迅创作旧体诗的根本性推动,并在鲁迅的旧体诗中达成经验性的“联合”。其二,从文体选择、创作手法和旧体诗类别三方面展开:鲁迅旧体诗在创作突围中彰显着文化传承意识,以解构的方式不断扩建着精神的诗歌世界,内蕴人道主义精神的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鲁迅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从文学表现形式上对打破传统与现代文化隔膜进行尝试,昭示着鲁迅希冀能向世人呈现出重构社会秩序的空间与可能性。鲁迅旧体诗创作显示出在传承与创新之间赓续传统文化血脉,生发现代思想精神,更新社会批判策略的努力。第二章,主要分析鲁迅旧体诗的思想内容并借此呈现旧体诗中的鲁迅形象。通过文本细读,着力促成旧体诗文本与鲁迅史料的“对话”。鲁迅旧体诗批判社会、呼唤人的尊严、镌刻个人成长的三个层面,呈现了作为战斗者、友人和诗人的鲁迅形象。鲁迅通过创作旧体诗,试图唤醒并改造社会、接纳与反思外部世界、处理自我内部矛盾,其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生成自我的动态成长过程得以展现。旧体诗成为鲁迅意志自然流露的载体,既暗合其新文学创作历程的主脉,又与个人成长的“小我”到社会发展的“大我”这一精神谱系同源。第三章,以早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的文化心理共性作为参照,进一步探讨鲁迅旧体诗的独特性,尝试为现代旧体诗价值论证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个案。在原有社会秩序崩坏之下,旧体诗对新文学作家而言如同“悲悯的浪漫主义的抚慰”,他们通过旧体诗抒写自我以抒写时代,而鲁迅旧体诗呈现出文化新旧之辨的不同侧面。鲁迅体察时代赋予个人的孤独感并以写作旧体诗的方式获得对感受的确证,以批判为需求为旧形式注入新精神,其中凝结着鲁迅对现实的思索与自我沉淀,并在思想观念层面超越新旧文化“隔阂”的窠臼,使其旧体诗具有了消解新旧文化二元对立的特质。
其他文献
阅读始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扎实的阅读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多文本的冲击下,不仅可以迅速提升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策略,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在综合分析与群文阅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聚焦于:1.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下,教师设计的哪些教学活动会影响学生阅读策
学位
作为茅奖得主的“70后”作家徐则臣,其小说创作中始终贯穿着“出走”主题,本文以徐则臣的个人经历、小说文本、散文以及报道采访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分析徐则臣小说中“出走”现象的发生、空间的转移以及产生的原因,借此来探究其小说中“出走”主题传达出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首先,从徐则臣小说中人物“出走”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年龄、地域和身份三个维度的“出走者”,借此明确各“出走”群体的不同目标。其次,借助空间
学位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歌以“自白”精神与主体意识见长,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强烈的情绪感受力,在大胆披露内心的同时拥有洞悉现实的力量。这样的创作风格使她的诗歌世界与“可能世界”理论构成对话关系。本论文通过三个章节呈现普拉斯诗歌中“可能世界”的形成背景、建构过程和价值意义。第一章指出普拉斯的诗歌特征具备建构可能世界的基础。首先从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相对关系出发,对“怎样的文本世界是‘可能’的”这一概念做出
学位
本文以立场副词为切入点,尝试对汉语和西班牙语新闻语篇的立场表达特征进行描写和对比。汉语新闻语篇将以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CC语料库为语料来源,西语新闻语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新闻语料库(BFSU Spanish News Corpus,BSNC)和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eal Academia Espa?ola)21世纪西班牙语语料库(Corpus del Espa?ol del Siglo
学位
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这些年来,教师越来越重视语言学习的过程,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而游戏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能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初中英语游戏教学进行研究,目的是旨在通过本研究,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对学习兴趣和成绩是否有影响以及是何种影响,进而根据
学位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范围内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在五千家以上,全年举办的展览也有2.9万余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高歌猛进,发展十分迅速。“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十大精品”)作为博物馆界陈列展览的优秀代表,对博物馆陈展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博物馆的陈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博物馆建设精品化工程提供了案例参考和优秀示范,推动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
学位
《齐风》是周代齐国的歌谣,有诗十一首。本文通过对历代《齐风》研究史料的梳理,结合齐诗文本对其诗旨进行再辨析。全文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婚恋诗考察。这一部分将《齐风》中《鸡鸣》《著》《东方之日》归为婚恋诗。通过史料记载、字义辨析,认为《鸡鸣》描写的是一位贤淑体贴的妻子催促贪恋床笫的丈夫上朝的诗,是一幅夫妻恩爱的风俗图画;历来关于《著》一诗主旨的分歧比较大,结合齐国风俗及相关文献以及文本的上下逻辑关
学位
性别平等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教育是实现性别平等的最佳方式。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对学生的社会化和性别意识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进行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探讨其性别再现是否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语言模态和图片模态的性别再现进行
学位
语言是体现思想的工具,也是集体行为的基础。其中,情态能使人与听者互动,即可以向对方描述虚拟情况或传达指令和请求,因此是连接主客观世界的桥梁,并在道德判断和法律规约中起关键作用。当代法治建设中,瞬息万变的法律对国家,行业以及个人至关重要,而情态表达的歧义仍为公众乃至法律工作者所困,是法律与语言学界的共同关注点。19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情态的研究主要以传统语法观、系统功能语法论为主,而较少从词汇
学位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学术著作,集中体现了尼采的悲剧思想。尼采对悲剧的理解是立足于人的实际生存境遇,以人的现实生存为基础创建了关乎生命本身的悲剧世界观,他将悲剧与生存联系起来,认为生存本质上是悲剧性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艺术才能拯救人生,提倡悲剧性的生存。悲剧性的生存就呈现出一定的时间性结构。生存本身围绕的是有限时间的生存际遇,是关乎死亡的最终主题,生存不可避免的不幸和死亡注定了它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