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配置问题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在当今时代备受瞩目,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平民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空前觉醒。我国毅然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优先保护环境、寻找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从我国对环境刑法的不断完善,人类中心法益观向生态中心法益观的靠拢,法定刑的提升,罪名覆盖范围的扩大等,可以看出我国打击环境犯罪的决心。我国历经数次刑法修改,环境刑法体系逐趋完善,但遗憾的是环境犯罪仍层出不穷。深入分析可知,环境犯罪的刑罚配置存在罚金刑不完善、资格刑未被确立、偏重事后惩罚忽视环境修复等问题,不能完全契合环境犯罪的治理需求。因此,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刑罚配置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治理环境犯罪的题中之义。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包括引言及正文三部分。在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犯罪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单论述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及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在第一部分,概括分析环境犯罪及其刑罚配置的一般理论,从环境犯罪的内涵及特点到刑罚配置的解构,并浅析环境犯罪法益学说,以此表明本文完善刑罚配置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利用司法案例及其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配置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得出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配置仍需完善之处。第三部分从罚金刑、资格刑以及非刑罚措施出发,具体论述可行性,意在弥补环境犯罪刑罚的空缺,使其更好地与现今环境治理需求相契合,从而遏止环境犯罪,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远程庭审模式产生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智慧法院建设升级的背景下,该模式的适用应当与智慧法院建设、公民法治意识、生活方式等相适应,既要从顶层设计方面明确其适用范围和制度规定,又要从具体运行方面完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还要兼顾司法公正和效率方面,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保障证人在线作证过程中的权益。从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基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保障在线诉讼的规范化、有序进行的理念,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阶
学位
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与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以来,我国轻刑案件激增,案多人少的局面导致案件积压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缓解“人案矛盾”,合理配置司法资源,2014年经全国人大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速裁程序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先行探索,为2016年开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提供了基础,最终将速裁程序纳入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程序的简化配合被追诉人权
学位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自2012年正式确立,至今已经有九年的发展历程,在提升刑事诉讼效率,保障公正审判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论是2018年《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的出台,还是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将“庭前会议与庭审衔接”独立成节,都体现出最高院对庭前会议制度价值的认可及重视。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因相关规范的陆续出台而日趋完善,但制度
学位
农村治理历来是我国工作的重难点,目前农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实质上就是传统权威向法治权威变迁的过程。法治权威贯穿于基层自治、村民基本权益保障之中,构建农村法治权威在提升人们对法律的认同感、培养群众尊重和信服法律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现阶段需要通过立法去重建权威,在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政观念和法治理念的影响,法治权威体系的全面重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要想在农村地区树立法
学位
自《刑法修正案(八)》中将醉驾入刑以来,该类案件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醉驾入刑的目的在于规制现象频发的醉驾案件引发的恶性事件,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醉驾入刑十余年来,司法实践中因酒驾处以刑罚的案件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远远超过传统盗窃罪数量成为高居首位的第一大犯罪时,我们就应当反省:司法实务中对醉驾案件的处理是否存在着问题?醉驾入刑是否实现了遏制醉酒驾驶的目的?而且,由于各地指导政策
学位
我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铁路运输网,使得铁路运输成为我国民众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是铁路运输旅客来源于不同社会阶层、人流量大、很长时间都局限于较狭小的空间、证据收集较困难等因素,又使得运输期间的刑事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面临较多困境。而实践中给铁路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增加难度的除了旅客列车刑事案件客观环境特殊外,更重要的是高位立法的缺位和配套制度的不健全。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入什么样的场域就要
学位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为所占比例高、初始犯罪年龄低、犯罪情节恶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规制偏向于“保护”层面,相关教育配套措施不能起到预想中止罪止错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称《预防法》)的修改适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下称《刑修(十一)》)的有限降责规定背景下,加大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教育惩戒力度是
学位
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以来,其各种程序设置和制度保障日益完善。但作为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处理进程中,基于控辩双方利益诉求的不稳定性,被追诉人撤回认罪认罚现象时有出现。并且,当前在我国立法上有关被追诉人撤回权的法律规定较为零散和模糊,缺乏系统和明确的规定。这便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行使撤回
学位
毒品犯罪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犯罪类型,中国面对毒品犯罪始终秉持着严重打击的刚硬态度。但针对“代购毒品”这一典型毒品交易行为,立法上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缺乏指导性,最高法印发的会议纪要能否作为定罪依据也备受争议,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窘境屡见不鲜。代购毒品行为该如何进行正确认定,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第一部分为列举典型的代购毒品案例。通过对相似案件不同判决的对比,梳理出司法实践中
学位
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主张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强调非刑罚化。《刑法修正案十一》废除收容教养,改为专门矫治教育。专门矫治教育作为罪错未成年非刑罚处遇措施中的一环,矫治的效果影响着未成年犯罪率的高低。在未成年罪错案件数量增多、分级处遇混乱的情况下,专门矫治教育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防止罪错未成年的严重不良行为向犯罪行为转化,完善专门矫治教育制度尤为重要。该篇主要对该项制度进行探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