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的根际作用与植物磷效率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以往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土壤盆栽和根箱模拟技术,选用2个根构型和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与一个常规玉米品种搭配,研究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根系相互作用和菌根的根际效应及其对作物磷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 1)大豆/玉米间作能促进间作体系中的植物生长。在盆栽试验和根系分隔试验中,大豆/玉米间作均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无论在高磷还是低磷条件下、接种菌根与否,间作体系比单作体系显著增加了作物总生物量和总磷含量。 2) 大豆与玉米间作效应具有基因型差异。浅根型、磷高效率的大豆品种巴西10号的间作优势显著高于深根型、磷低效率的本地2号,具体表现为与巴西10号间作的玉米磷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与本地2号间作的玉米磷含量和生物量。 3)接种菌根在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能促进玉米的生长,但大豆促进玉米生长的基因型差异并非来源于菌根的作用。在低磷条件下,接种菌根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磷含量显著增加;但与巴西10号间作玉米生物量的增加量,显著高于与菌根侵染率高的本地2号间作的玉米。 4)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大豆促进玉米的生长主要通过根系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菌根的作用和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在根系分隔试验中,无论接种与否,与大豆根系无分隔时玉米生物量高于完全分隔处理玉米生物量。并且在根系不分隔、尼龙网分隔、滤膜分隔和完全分隔情况下玉米的干重、磷含量依次降低,且差异达到显著。 5)根际土壤磷测定结果说明,接种VA真菌后增加了作物对根际土壤磷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的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微域系统研究了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在红壤性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四种长期施肥处理包括
学位
该论文应用指数施肥对草坪在出坪前培育阶段进行大田试验,以期找出草坪草在出坪前培育阶段最适宜的施肥方式.指数施肥技术由稳态营养理论发展而来,其核心是:植物在营养亏缺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城乡交错区土壤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长江三角洲这种经济快速发展区。对该地区高强度利用条件下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平
学位
在皖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基于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即CK(不施肥对照)、NPK(单施氮磷钾化肥,施肥对照)、ST1(秸秆+氮磷钾化肥)、ST2(秸秆+氮磷钾化肥+秸秆腐熟剂)、ST3(秸秆+氮磷钾化肥+2倍秸秆腐熟剂)、ST4(秸秆+70%氮磷钾化肥+猪粪有机肥)、ST5(秸秆+70%氮磷钾化肥+牛粪有机肥)、ST6(秸秆+50%氮磷钾化肥+2倍猪粪有机肥)、ST
所谓本土化,其实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手法,使企业力图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策略。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由于目标受众以本土区域为主,借用现代企业的
在坡耕地景观内,由于农耕工具和重力作用而引起的耕作位移使土壤发生向下坡运动或向上坡运动(依赖于耕作方向),导致净余土壤量向下坡传输、堆积,重新分配,从而形成耕作侵蚀。紫色
时间:2005年9月17日地点: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范迪安(主持人、中央美院副院长):各位先生,早上好!今天的天气真可谓是秋风送爽。座谈会得到各位先生的关心和支持,大家拨冗
有机肥料安全合理使用是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难点。本研究对浙江省有机肥料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作了调查,并采用粮经轮作、粮油轮作长期定位试验,对长期施用商品有机肥料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有机肥料的标准以及土壤类型,同时考虑环境容量,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为有机肥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结果表明,有机肥中重金属超标比较普遍,其重金属含量与原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用电水平不断提高,负荷、电量呈快速增长,对供电质量和电力优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供电企业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
氮肥施用量过多时,氮素就会以不同形式进入环境,对大气和水体产生污染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N2O和NO是氮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农田土壤是NO和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