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产生和输移的主要形式。本文以滇中地区飒马场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表土氮磷污染源强状况、不同降雨条件下主要植物群落的氮磷输出浓度及总量的变化,探讨不同覆被条件下面源污染物输出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飒马场小流域中主要覆被类型为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桉树人工林、烤烟地、茶园、玫瑰园、旱地以及水稻田,合计占地面积约为1849 hm2,占小流域总面积85%以上,其中主要植物群落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及桉树人工林总面积占小流域总面积的50%以上。土壤表层全氮、全磷、碱解氮、氨氮、有效磷都表现为人工农田群落(烤烟地、茶园、玫瑰园、旱地、水田)高于荒坡灌草丛、次生林群落(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及桉树人工林。五种主要植物群落(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桉树人工林)这五种指标都大致表现为旱季积累,雨季流失的特征。
(2)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次生常绿阔叶林,达到7.4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荒坡灌草丛、桉树人工林,分别为6.3 t/hm2、5.4t/hm2、0.3 t/hm2、0.01 t/hm2;最大持水率的变化范围在156.5%~269.5%之间,大小顺序为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桉树人工林>云南松林,不同层次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表现为半分解层持水率大于未分解层持水率;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如下关系:Q=aln(t)+b;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7 t/hm2、0~11.9 t/hm2。
(3)五种主要植物群落中桉树人工林及云南松林的月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都高于其它植物群落,其中桉树人工林及云南松林最大月平均径流分别为13.66,12.69 m3/hm2,桉树人工林年土壤侵蚀量最大为1.66kg/ hm2。全年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也表现为桉树林及云南松林要高于其它植物群落。各植物群落月及年地表径流量及土壤侵蚀量大小顺序表现为桉树人工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次生常绿阔叶林。
(4)五种植物群落颗粒态及可溶态总氮总磷输出量都表现为:桉树人工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次生常绿阔叶林。五种植物群落颗粒态氮磷输出量远大于可溶态氮磷输出量,其中颗粒态总氮输出量为可溶态输出量的1.7~2.6倍,颗粒态总磷输出量为可溶态输出量的2.1~3.1倍。桉树人工林颗粒态及可溶态总氮总磷输出量都为最大,其总氮输出总量为云南松林的1.4倍,针阔混交林的2.5倍,荒坡灌草丛的9.5倍,总磷输出总量为云南松林的2.8倍,针阔混交林的5.3倍,荒坡灌草丛的26倍。五种植物群落总氮平均输出浓度最高为桉树人工林(0.95mg/L),最低为针阔混交林(0.54mg/L),大小顺序为:桉树人工林>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总磷平均输出浓度最高也为桉树人工林(0.1mg/L),最低为荒坡灌草丛(0.27mg/L),大小顺序为:桉树人工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