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聚多巴胺纳米复合微球对量子点的荧光调控及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uisenlin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量子点(QDs)独特的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分析检测等领域,其中贵金属对量子点的荧光调控效应更是研究热点。人们利用贵金属和量子点组装成荧光探针,实现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发现,金属纳米粒子与荧光物质之间的距离是调控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巴胺具有的自聚-复合成膜性能成为两者间隔离层材料研究热点。  本文利用分步法及原位还原法分别制得银纳米粒子@聚多巴胺(AgNPs@PDA)核壳纳米微球和PDA@AgNPs纳米复合微球,利用复合纳米粒子与荧光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或荧光增强,实现对葡萄糖及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另外,利用PDA热解法制备荧光碳点。本文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种子生长法,以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分步合成四种粒径的银纳米粒子,再利用多巴胺的自身氧化聚合合成出AgNPs@PDA核壳纳米微球。利用苯硼酸与聚多巴胺表面的邻二酚羟基间形成硼酸酯的原理,实现硒化镉量子点在AgNPs@PDA表面组装。Ag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CdSe QDs的荧光增强,且AgNPs核粒径越大,荧光增强越明显,最大增强达到4.5倍。以AgNPs@PDA/CdSe QDs为荧光探针检测Cu2+。随着Cu2+的加入,复合物体系的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在0~250 nM范围内,荧光强度变化与Cu2+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37 nM,且相关的金属离子对Cu2+的检测没有干扰,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  2.利用多巴胺碱性条件下的自身氧化聚合合成了聚多巴胺球,再在无氧条件下还原硝酸银,在聚多巴胺球表面原位生长形成PDA@AgNPs复合微球。PDA@AgNPs与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QDs)相互作用,引起 GQDs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导致体系的荧光下降。进一步PDA@AgNPs/GQDs应用于双氧水检测中。由于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H2O2,可以蚀刻AgNPs,引起GODs的荧光恢复,所以该体系可以成功应用于葡萄糖的检测,其检测限为9.14μM。  3.利用浓硫酸热解聚多巴胺生成荧光碳点,进一步利用 APBA功能化荧光碳点。研究发现:控制聚多巴胺反应时间可以控制荧光碳点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功能化后的荧光碳点可以应用于双氧水和葡萄糖的检测。由于双氧水对碳点的氧化,所以碳点的荧光强度随着双氧水的加入逐渐降低。该体系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葡萄糖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浓度在0~10μM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与葡萄糖浓度变化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 nM。为成功制备葡萄糖传感器,实现对葡萄糖的灵敏检测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正渗透技术以渗透压为驱动力,低能源消耗,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正渗透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驱动液和膜的选择。驱动液尽量选择高浓度且过滤后易从中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a.研究取代环戊二烯基中的侧链螯合配位作用对稀土有机化合物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的影响;b.研究含茂基稀土烷(芳)基化合物对累积双链有机分
在早期前卫至今的长达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变迁中,在国际化背景中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创作,已经渐次地呈现出了清晰的卓有成效的且极具价值的成果面貌。在这其中,
论文综述了卟啉类材料的光电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有机/聚合物图像传感器材料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卟啉/酞菁复合光导材料体系的光电导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将该类复
该论文对生物质谱在蛋白质分析的方法学的基础问题和生命领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样品的前处理:蛋白质样品的前处理指的是如何去除盐
黑人菲力斯是欧洲马拉松长跑冠军。  一次,他应邀到全国最大的一处监狱做演讲。面对上千形形色色的罪犯,菲力斯讲了他贫穷的童年,及他在坎坷中拼搏奋斗、自强不息、改变自己命运的经历。演讲引起极大反响,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他结束演讲,即将走下台时,一个犯人站起来,请他回答一个问题:“在你的一生中,你最感谢谁?”  菲力斯沉思片刻,说:“我最感谢一个特殊的人,他就是那个当年偷了我的自行车的小偷。”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研究了几个系列的杂碳原子簇的性质.主要的结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讨论.1、用飞行时间质谱记录激光蒸发产生的CSe簇离子,只有检测到含偶数个碳的簇离
聚合物/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家电、电子、食品包装乃至直接用于制造分子器件、集成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