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高血压患者5年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及策略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5年前后番禺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等,系统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探讨项目实施的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提供策略建议,为提升高血压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社会支持理论分析法、系统管理理论分析法、现场调查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采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科研课题组编制的《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远期效果评估方案》提供的调查问卷,在番禺区大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洛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洛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中心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广东省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电子系统和回顾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病案进行收集2007年6月30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与规范化管理的相关资料;另采用自行编制的《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医务人员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实施的各社区负责人和医务人员,定量记录其对项目实施的知晓情况和工作满意度及项目实施的相关影响因素。此外,通过访谈高血压患者对该项目实施的看法和反应评价,访谈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探讨项目实施状况、成效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  1、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  利用广东省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电子系统查实2007年6月30日至2012年6月30日5年间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共计4800例,5年期间失访410例(搬迁、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等原因退出项目者),失访率达6.85%,最终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共439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1824人(41.55%),女性2566人(58.45%);患者年龄23-98岁,平均年龄66.33±17.38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65.89±11.29岁,女性平均年龄66.29±10.62岁。  2、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压分级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血压正常比例由40.34%增加到75.95%,1级高血压患者比例由54.44%降到18.66%,2级高血压患者比例由4.92%降到4.65%。高血压控制效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17,95%CI:2.237-3.548)、高盐饮食(OR=2.891,95%CI:2.254-3.708)、家族史(OR=2.379,95%CI:1.925-2.941)、肥胖(OR=1.667,95%CI:1.242-2.237)、吸烟(OR=2.273,95%CI:1.609-3.210)、饮酒(OR=2.444,95%CI:1.770-3.374)、高血压分级1级(OR=6.226,95%CI:5.194-7.463),高血压分级2级(OR=35.413,95%CI:21.916-57.223),高血压分级3级(OR=39.802,95%CI:11.959-132.468)等为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2.153,95%CI:1.700-2.727)、高血压家族史(RR=6.600,95%CI:5.318-8.192)、高盐饮食(RR=7.461,95%CI:5.501-10.119),饮酒(RR=83.261,95%CI:20.478-338.526)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性别(RR=0.787,95%CI:0.652-0.950)、依从性良好(RR=0.595,95%CI:0.495-0.716)、正常体型(RR=0.793,95%CI:0.651-0.967)、血压稳定(RR=0.006,95%CI:0.001-0.023)、服药治疗(RR=0.756,95% CI:0.618-0.924)则为保护因素。  3、实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资金短缺、人力资源不足、社区配套设施欠缺、居民配合程度低,是影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执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信息未能一体化共享、政府部门配合度不高、降压药种类、数量少等。问卷调查25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项目执行的知晓情况及效果满意度的结果显示,其中242名(96.41%)医务人员知晓所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管理,240名(95.62%)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实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246名(98.01%)医务人员知晓所在社区统一管理高血压居民档案,项目执行人员主要是全科医生(70.52%),其次为公共卫生部人员(27.09%),249名医务人员(99.20%)知晓所在社区已建立电子档案,238名医务人员(94.82%)知晓所在社区高血压档案定期更新。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控制起到积极作用,并有效降低人群血压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强化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但仍存在部分治疗依从性欠缺的情况,尚需进一步得到改善,全民健康意识需要深入强化,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挖掘居民健康需求,让基层卫生服务深入民心,让国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得到充分的体现。本研究还分析了影响高血压稳定控制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对人群的健康生活行为有的放矢地做到趋利避害提供了重要参考,有着重大的全人群疾病防控意义。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实施知晓率高,同时认为继续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大,而影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的阻力因素主要包括资金短缺、人力资源不足、社区配套设施欠缺、居民配合程度低,其他还包括信息未能一体化共享、政府部门配合度不高、降压药种类、数量少等因素。  2.建议  (1)积极控制高血压,需要深入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这一便民服务平台,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使得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保健等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此措施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全科团队的价值。  (2)针对影响高血压稳定控制和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向高血压患者甚或大众普及威胁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等相关知识,并且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限盐勺和酱油限量器的发放使用、制定特殊人群的烟草购买限制条例、酒精摄入危害警戒标识、增设公共锻炼区域,提倡全民健身运动,营造社会积极促进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氛围,强化公众对“健康”的行为意识,长远来看于国民疾病防治多有裨益。  (3)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实施对高血压的控制和人群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继续推行该项目实施并转变成常态化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需要政府对其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完善对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薪酬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聘优先等相关政策倾斜,增强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吸引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改进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的相关条例,保证经费及时拨付到位,解决资金短缺造成的工作困难;社区医疗设备的配置和更替应得到政府对合理购置计划的支持。此外,鉴于信息平台未能实现一体化带来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不便问题,建议成立国家的或省的医疗系统信息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创建诊疗信息平台,使得各省或全国的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信息可以有传输转接的渠道,实现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联动。此外,医疗系统信息技术部门还能提供维护和及时更新诊疗信息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改善管理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能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条件和现实基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和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学在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既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性学科,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把日常生活问题带入教学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会更加有趣味性,小学生会更喜欢学习数学。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浅谈"把日常生活
针对低年级学生做事缺乏耐心和持久性,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差等教学难题,本文采用讲故事、动手操作引入新课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学习兴
初中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的课题非常重要。对于选题的原则,既要科学、准确、有价值,又要把握初中生的认知,结合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联系生活实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问题解决能力逐渐被人们认可和重视,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能力。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对小学教育目标进行全新改革,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小
新课标倡导"数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教育需要融入生活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各学科的教研教改,也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
目的:检测RhoA、Ezrin和CD44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LSCC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8例LSCC组织及35例喉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