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华北平原农田耕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问题,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在小麦季设置0、3000和6000 kg/hm2(B0、B1和B2)三个生物炭施用量水平,在玉米季设置免耕(P)和深松(S)两种耕作方式,共6个处理,分析土壤团聚体各粒级含量百分比、稳定性参数、各级团聚体碳氮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干筛条件下,生物炭配合免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华北平原农田耕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问题,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在小麦季设置0、3000和6000 kg/hm2(B0、B1和B2)三个生物炭施用量水平,在玉米季设置免耕(P)和深松(S)两种耕作方式,共6个处理,分析土壤团聚体各粒级含量百分比、稳定性参数、各级团聚体碳氮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干筛条件下,生物炭配合免耕显著增加了 2-1 mm及5-2 mm团聚体含量,生物炭配合深松显著增加了 2-1 mm和>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范围分别为1.80%~2.41%及4.98%~8.06%;湿筛下,免耕与深松耕作方式下施用生物炭均显著降低了<0.25 mm团聚体含量。两种耕作方式下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0.25 mm机械性团聚体(DR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0.25),增加范围分别为5.34%~6.40%、3.38%~14.97%。与不施炭相比,施加6000 kg/hm2的生物炭配合深松处理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干)、几何平均直径(GMD干与GMD湿)分别显著增加12.39%、29.23%和40.23%,团聚体破坏率(PAD)与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分别显著降低13.90%和 29.95%。(2)两种耕作方式下,原土有机碳(SOC)与全氮(TN)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不施炭相比,免耕下施6000 kg/hm2的生物炭原土 SOC及T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3.49%、12.43%,深松下施6000 kg/hm2的生物炭SOC与TN含量显著提高38.12%与11.87%;生物炭处理增加了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SOC、TN含量,不同粒级团聚体SOC、TTN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0.5 mm与2-1 mm粒径含量最高;生物炭显著提高了 2-1 mm粒级团聚体SOC、TN贡献率,降低了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贡献率,其中各施炭处理的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SOC、TN贡献率均以<0.25 mm粒级最高,>5 mm最低;生物炭施入土壤提高了<0.25 mm、5-2 mm及>5 mm的C/N 比值;深松耕作的原土 SOC、TN含量分别较免耕耕作高8.1 6%与2.09%。相关分析发现,土壤中的SOC与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土壤结构稳定性主要受土壤SOC的影响。(3)连续三年添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中蔗糖酶、碱性蛋白酶及脲酶活性,深松耕作下施用6000 kg/hm2的生物炭蔗糖酶与脲酶活性达到最高,比不施炭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9.73%和23.65%。两种耕作方式下施用生物炭共得到7个细菌门,细菌丰度较大的为变形菌门,各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占细菌总丰度的比例为35.31%~38.06%,生物炭配合免耕拟杆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不断下降趋势;生物炭配合深松放线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两种耕作方式下施加生物炭共得到3个真菌门,真菌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子囊菌门占真菌总丰度的比例为67.96%~76.65%,子囊菌门丰度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深松耕作下添加生物炭细菌的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Chaol与Observedspecies指数增加范围分别为2.76%~8.70%、2.61%~7.84%。冗余分析表明,脲酶对细菌群落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蔗糖酶对真菌群落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4)连续添加生物炭3年各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种耕作方式下,小麦季各施炭处理较未施炭处理增产效果在1.35~8.63%之间,玉米季的增产效果在1.87~6.36%之间,且在第三个轮作中,深松耕作配施6000 kg/hm2生物炭,冬小麦、夏玉米产量达到最高。综上所述,冬小麦季添加6000kg/hm2生物炭+夏玉米季深松耕作,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活性,可作为改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中国有着悠久的海外移民史,近代以来华侨华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更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海外华侨以及归侨、侨眷就备受新中国政府的重视,新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惠侨政策以争取华侨的支持与认同。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变化,新中国侨务重心更加偏向国内,对已归国华侨、侨眷群体的系统性侨务宣传成为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最有效的宣传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葡萄主要生产国之一,但是目前我国葡萄生产模式基本上是以小农户为主,大量的葡萄园在生产中存在养分投入不合理,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进而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明确葡萄养分适宜用量,寻求最佳的管理措施,并建立葡萄优质高产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对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保定地区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监测,在明确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边界线方法分析生产因素与葡萄产量品质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肉鸡养殖场的笼内死鸡识别工作仍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等弊端。因此,开展笼内死鸡自动识别机器人研究是整个家禽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层叠式笼养肉鸡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人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一套死鸡自动识别机器人系统,实现了笼内死鸡自动识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禽畜养殖机器人走出试验室的进程,对死鸡自动识别后续
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奶牛体重为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体重的变化可影响产奶量。传统的体重测量方式为人工测量,该方法工作量大且易对奶牛产生应激反应。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奶牛体重预估,仍存在精度较差、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Kinect相机,采集荷斯坦奶牛的双视角三维点云数据,并研究奶牛点云的姿态筛选、补全、配准以及镜像的方法,进而构建奶牛的三维模型,计算体积
电路面积优化和延时优化是集成电路逻辑综合的重要内容。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多采用Boolean逻辑进行实现,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事实上,集成电路设计既可以采用基于“AND/OR/NOT”运算的Boolean逻辑实现,也可以采用基于“XOR/AND”运算的Reed-Muller逻辑来实现。Reed-Muller逻辑电路展开式具有七种不同的表示形式。其中,固定极性Reed-Muller(Fixed pol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暴雨和干旱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致使农田土壤处于淹水和干湿交替环境中,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发生重排与破碎。土壤孔隙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盐等传输,控制地表水分、能量的储存和分配;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基于原位测定技术,明确不同淹水时长和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热特性和容重的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淹水试验利用压力板法、沙箱法和微型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淹水时长土壤的水
土壤反硝化过程是造成土壤氮素损失、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过程。如何通过应用反硝化抑制剂控制农田土壤的环境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相较而言,生物抑制剂较化学合成抑制剂对环境及农业生产成本等问题的影响更小。前人研究表明,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苯甲酸具有显著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潜力,但尚未揭示其微生物学机制。因此,本研究以苯甲酸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对不同土壤反硝化潜势的影响;然后选取源于土壤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小麦产量不断提高,而其籽粒加工品质未得到同步改善。因此,在高产或稳产条件下,提高小麦加工品质是当前我国小麦生产重要任务之一。氮素调控尤其是后期追氮是提高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重要途径。前人关于后期追氮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结论不甚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已有研究中“后期施氮”的范围较为模糊,涵盖了从小麦拔节期至开花期较为宽泛的范围,导致优质小麦生产的最佳施
为明确雄安“千年秀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碳储量与碳通量,对雄安城市森林管理与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通过测定雄安新区“千年秀林”9号地一区生态基础林、多彩花林、森林草原、森林果园、近自然林5个景观林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容重、微生物量碳等15项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肥力状况,利用ArcGIS10.2绘制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图;采用土壤呼吸仪监测林区各季节土壤碳通量,同时调查林区植物生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一种因为人体盆底支持结构发生缺陷或者产生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而造成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患者大多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或者迁延不愈的情况,是一种慢性且较难治愈的疾病。这样的疾病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但是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带来了希望。脉冲磁刺激技术对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