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演变及典型污染物去除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作为典型工业废水的代表,其处理难度在于高浓度与复杂组分的共存、高毒性与营养元素失衡的水质、以及高标准的处理目标,近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的研究热点与难点。近三十年,焦化废水处理的工艺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形成了物化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基本模式,其中,生物处理工艺的演变最为丰富。生物处理工艺受到重视的原因是它承担了废水中95%以上的污染物的转化与去除,因此,生物处理工艺被认为是整个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核心技术。生物工艺组合的多样性是焦化废水污染物去除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废水中污染物种类与浓度的差异性也会反作用于生物工艺,显著影响生物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生物工艺与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大增加了决策者对新建焦化废水处理厂或者升级改造已有工程过程中工艺组合选择的难度,不匹配的工艺组合难以达标并且运行费用高。调研发现,目前关于如何选择生物工艺的研究较少,多数文献仅聚焦于提高单一污染物的去除率,缺乏多因素、多参数耦合作用下的综合评价。因此,本文以建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单元配置和核心污染物去除的有效性为主线,深入讨论复合污染水质中含氮化合物、重金属污染物与COD的降解、转化与归趋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用于评估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评价与选择体系。第一,以中试规模O/H/O工艺系统为研究平台,设计4种运行策略包括推流、超越、回流以及超越+回流模式,结合反应器设计参数与水质指标,计算O/H/O工艺各单元反应器的进出水COD和含氮化合物负荷来研究O/H/O工艺系统对含氮化合物和总氮去除的多样性,使用16s r RNA来进一步证明O/H/O系统中微生物种群与总氮去除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比O/H/O与A/A/O工艺反应器、运行模式的异同,阐明以三污泥法为基础的O/H/O工艺能够实现多种脱氮模式的原因。第二,研究了8种重金属在A/O/H/O工艺系统焦化废水-污泥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影响重金属迁移性的共存组分相互作用机制,分析重金属富集与归趋的工艺运行参数以及化学影响机理。第三,以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残余COD组分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以“膜过滤→混凝沉淀→吸附分离→臭氧氧化”为技术原理的连续分质技术,在实现COD分质的基础上,使用粒径分离和光谱技术逐一表征各分质阶段出水COD组分的溶液性质,同时,建立水质参数与COD值的相关性并使用模型评价生物出水的环境风险。第四,选择层次分析法(AHP)模型作为评价体系,以目前主流的A/O,A/A/O,A/O/O、A/A/O/O、O/A/O、O/H/O生物工艺组合为研究对象,识别COD负荷,低负荷组为0.8 kg COD/(m~3?d)以下,高负荷组为1.6 kg COD/(m~3?d)以上,确定技术、经济、环境以及管理作为标准层子集,确定18个因素作为亚标准层子集,按照层次分析法模型进行计算,以纯数值来表示6种工艺的综合效益,根据对比数值大小来对评估生物工艺组合的先进性。上述工作的主要结论如下:(1)O/H/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脱氮特别是总氮去除方面表现出优越性。O/H/O工艺可灵活地调节运行模式,包括超越、回流以及DO的调控,由此带来了脱氮操作模式的多样性,成为废水总氮脱除的先进技术。其中,O1反应器主要承担COD去除和氨化的任务,H反应器主要发生水解和脱氮反应,O2反应器主要完全硝化反应。(2)焦化废水处理A/O/H/O生物工艺可实现不同重金属的污泥相转移与H反应器内的高倍数富集。Cu、Pb、Ni、Zn等8种重金属离子的相分配与污泥富集行为被工程验证,作为重金属风险归趋管理工艺的出现,较传统技术,表现出革命性的进步。因此,A/O/H/O工艺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为集污水和污泥共同管理的新颖污染控制技术。(3)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原理选择和工艺组装决定过程的效率与效益,膜过滤、混凝沉淀、吸附分离和臭氧氧化组成的递进方法可以实现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残余COD的分质,这些物质被分别去除后,残留COD可降至接近于零(从168.8 mg/L降至5.2 mg/L),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其中,膜过滤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粒径>0.45μm),混凝沉淀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体的疏水性,吸附分离过程可以有效去除产生荧光的不饱和溶解性有机物,臭氧氧化反应可有效去除残留的还原性无机物质。(4)存在于焦化废水中的多组分污染物表现出不同的环境风险,造成废水处理的最佳生物工艺是一个多标准决策的问题。我们对迄今国际上已经开发应用的缺氧-好氧(A/O)、厌氧-缺氧-好氧(A/A/O)、缺氧-好氧-好氧(A/O/O)、厌氧-缺氧-好氧-好氧(A/A/O/O)、好氧-缺氧-好氧(O/A/O)以及好氧-水解-好氧(O/H/O)六种工艺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我们得出,A/A/O是低负荷废水处理的综合效益最优工艺,而O/H/O在高负荷废水处理中评分最高。采用污泥原位分离三相流化床作为反应器的O/H/O工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上厌氧置前的工艺,其突出的优点包括通过有效削减生物毒性物质来保证硝化反应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不需要额外的碳源进行后续反硝化过程即可脱氮,也不需要污泥回流,通过控制手段和条件选择编辑出多种脱氮途径,在除碳减毒、总氮去除、重金属归趋调控等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成为有前途的替代技术。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需要立足于对废水溶液性质的理解与工艺原理引起水质变化的准确预测,物化预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化学高级氧化清除难降解有机物等原理的基础知识技术及其创新应用有助于抉择合理的工艺组合,针对特定的废水,识别其主要的水质特征和核心污染物的去除是主要目标。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建立水处理全流程大数据库,使用表征溶液性质的群论思想来搭建人工智能平台,以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环境风险最小化的出水为最终的技术目标。
其他文献
模型挖掘作为流程挖掘的热点领域之一,旨在从事件日志中生成描述业务流程的模型。事件日志可能包含具有可分解循环依赖关系的活动,此类活动既无法使用过滤非频繁活动的方式将其过滤,也不能当作混沌活动处理,且会导致流程模型精确度较低。现有方法无法在含有噪声的情况下根据有无循环结构划分事件日志,进而无法在无循环结构子日志上正确识别具有可分解循环依赖关系的活动,且现有方法的使用需要依赖活动属性。为克服现有方法的不
期刊
在寒区,隧道冻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列车安全运行并降低隧道正常的服役寿命,现已成为铁路系统后期工程维护的主要难题之一,且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等级的提高,冻害防治需求更为显著。与普速铁路隧道相比,高铁隧道在列车高速行驶下洞内外气流之间的热交换过程将更为强烈和复杂,隧道内部结构长期面临着周期性冻害的威胁。隧道作为高速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在复杂因素下,如自然风作用、活塞风作用以及水热耦合作用下洞
学位
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普及,各行各业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积累了大量无监督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不同领域下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逐渐成为了行业研究热点。聚类分析作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能够在无监督场景下探索数据的潜在类簇结构,从而实现数据向知识的智能化转换。在传统聚类算法的基础上,聚类集成算法引入了集成学习思想,通过有策略性地融合多个聚类结果,实现整体聚类性能
学位
高碳高铬钢因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碳化物,因而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类耐磨零部件,工程上通常对高碳高铬钢进行渗氮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磨损性能。近几十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渗氮工艺,高碳高铬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已大幅提升,但对其渗氮层组织的演变以及影响其耐磨性的内在因素的认识却很局限,缺乏对渗氮高碳高铬钢磨损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选取高碳高铬钢Cr12W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渗
学位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生物活性等,故而PVDF及其复合材料在光电储能、传感器、生物医疗等不同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共混改性作为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通过控制材料的类型、组分比以及加工参数等实现聚合物复合体系结构调控和最终性能的优化,而其调控和优化的关键是复合材料的混合分散及分布。相较于传统的以剪切作用为主导的聚合物加工设备,体积拉伸流变作用支配的聚
学位
随着可穿戴、集成电子设备趋向微小型化和高能量/功率密度方面发展,便携式柔性功率设施成为亟需的能量储存/补给装置。近年来,激光诱导聚酰亚胺(PI)膜制备多孔石墨烯(简称激光诱导石墨烯,LIG)超级电容器(SCs)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可大规模制造的柔性储能器件颇具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LIG超级电容器普遍存在电势窗低、串联结构设计不紧凑、面电压及比能量/功率密度不足等显著问题,探索激光诱导石墨烯成形机
学位
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电信运营商希望实现5G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天线与传统2G/3G/4G基站天线的融合设计,以降低5G基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这导致多频共口径基站天线的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去耦的难度。目前,多频共口径基站天线异频去耦已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致力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首先对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天线展开研究,提出了几款宽带双极化
学位
静电喷雾在液体燃料燃烧、静电喷涂、喷墨打印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物理过程涉及到多物理场耦合下的多相流问题,且为近十几年来发展出的新技术,还存在许多基础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与分析。尤其在静电喷雾燃烧领域,囿于基础理论的不够完善,目前针对静电喷雾在液体燃料燃烧方面的应用前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基于此,本文以静电喷雾燃烧涉及到的主要过程为研究对象,即锥射流的形成过程,液滴在电场中的
学位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并且已在诸多领域表现出十分可期的应用前景。将高分子接枝到纳米粒子的表面以构建杂化高分子是一种调节和丰富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通用方法和策略。然而,这些复合材料体系所需要面对的最主要科学问题则是其结构的多分散性(如:粒子尺寸、聚合物链接枝密度以及分子量分布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精准合成结构明确、分散性好以及拓扑结构可控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仍是这个领域的
学位
恶性肿瘤和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传统临床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化疗、放疗或抗生素治疗等方法,可延长患者存活率,但存在手术创面大、肿瘤/感染复发以及耐药性等问题,因此,亟待开发新型治疗手段。电信号是细胞/细菌新陈代谢和相互通讯的基础调控信号,电刺激已应用于恶性肿瘤或细菌感染病症,副作用小,不会引起机体耐药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当前电刺激治疗设备通常需要使用外加电源,具有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