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薄板激光诱导无模成形技术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板材的成形通常需要借助于模具来完成,不但成本高,而且周期长,近几年金属板材无模成形技术受到极大的关注。激光诱导无模成形就是新型无模成形技术中的一种。板材的激光诱导无模成形实质上是基于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以高能激光为热源的一种热应力自然塑性成形方法。激光的高精度和高柔性为这一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一个零件的成形,通常需要在一个区域内规划轨迹进行多次扫描,因此,研究不同种类激光的成形规律和金属材料在激光扫描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对变形速率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激光脉冲参数对不锈钢薄板弯曲程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扫描轨迹形成的三维薄板曲面,揭示了正方形薄板在交叉线扫描轨迹下弯曲成形球冠面的成形过程。为有效提高激光诱导无模成形的效率和精度,实现三维形状的精确预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激光诱导无模成形的热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激光诱导无模成形热力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分区分流分能量热流密度方法处理单元载荷,并采用跟随边界条件模拟了正方形薄板在交叉线扫描轨迹下弯曲成形球冠面的物理过程,在激光热源行进过程中,上下表面的温度梯度是薄板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薄板的塑性变形与之有着强烈的依存关系,激光诱导的内部弹性应力波直接影响着薄板内质点的运动状态,计算了薄板在激光作用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及运动学参数,为进一步的优化参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波长1.06μm的脉冲式Nd:YAG激光束,建立了薄板激光诱导无模成形系统,进行了不同扫描轨迹下的激光诱导二维和三维成形试验研究。在能量因素、几何因素、材料因素等层面研究了不同参数与弯曲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不同形状薄板采用不同扫描轨迹试验成形了球冠面和马鞍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对称的圆形和正方形板材在从外向内的交叉线扫描轨迹作用下成形为球冠面,矩形薄板在激光中心向外射线路径的扫描下,成形为马鞍形曲面。从薄板几何形形状、扫描轨迹、能量因素等层面研究了各因素对薄板形状参数的影响规律,成形板的中心高度整体上是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的,成形正方形薄板的中心高度与扫描次数基本上呈现一种线性上升关系。针对脉冲激光作用的特点,对脉冲激光参数对薄板诱导成形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以及材料在脉冲激光扫描后的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冲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弯曲角度随脉冲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保证相同脉冲频率和单脉冲能量的前提下,弯曲角度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对于单脉冲能量而言,有最优化的一个单脉冲能量对应于最大的弯曲角度。脉冲激光诱导成形会使扫描线的组织结构分层化,硬度、耐磨性以及抗酸腐蚀性与基体相比都有所提高。最后,本文对成形薄板的形状精度进行了分析,对误差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常见板材三维形状的激光诱导成形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激光诱导成形的应用背景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CIMS管理决策的组织支持问题。文中分析了并行工程环境中的企业管理决策的特点,论述了组织决策支持系统在CIMS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组织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定
本文在多孔不锈钢表面修饰技术研究中,分别对浆料涂敷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非对称多孔不锈钢膜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TEM和SEM分别对纳米不锈钢粉末、TiO2溶胶颗粒和微孔不
板材成形是金属塑性加工领域的一大分支,在汽车、航空、仪表等工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技术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现代化水平。板材成形自动化由于不具
建立了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敌敌畏、乐果、毒死蜱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1%乙酸乙腈超声波提取,PSA和C18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净化,GC-FPD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在0.01~4.0m
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毒感染者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通过探讨CHB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 ,试图阐述CHB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强大的视觉设计语言是良好设计的基石。随着科技与经济两方面的迅速发展,全世界的社会化、城镇化发展也日益迅速,视觉设计语言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一语言通过发布经视觉设计
船舶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同时其与宏观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呈现典型的周期性特点。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市场依旧疲软的大环境下,船舶市场新船订单量呈现下降趋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盲目扩招新生导致我国美术专业建设发展过盛,然而教育整体质量、水平却逐渐降低,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学生不能享受应有的教学资源,影响学生
基于目前超塑性研究所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合金呈现超塑性的变形速度低的现象,本文首次将电致塑性和电致迁移理论应用于超塑变形,寻求提高合金超塑变形速度的新途经,本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