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成罪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规定为加重情节,虽然明确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法定刑,但对于何为逃逸,怎样进行认定,关于交通肇事后与逃逸行为相关的情形怎样进行处理,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因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将逃逸行为的含义明确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同时对交通肇事罪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与逃逸行为相关的情形怎样认定和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该规定在司法实践的理解与适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仅将逃逸行为理解为不得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而逃跑的内涵存在着解释不充足的问题,将刑法规定为加重情节的逃逸行为规定为构成要件,直接规定刑法未予认可的共同过失犯罪等也都存在一定问题。简而言之,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立法上规定的不足,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理论界关于“逃逸行为”内涵争议的梳理以及司法解释存在的越权解释、解释不充分等问题之根本原因的分析,认为只有将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理解为行为人对被害人负有救助义务,且负有交通肇事后不得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义务,并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对两种义务进行规制,才得以解决目前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概念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逃逸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成罪有利于促进立法完善,有利于加强司法解释与立法之间的衔接,进而以此认定为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成罪的必要性分析;以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交通犯罪规制情况的分析,对不作为犯罪相关理论的论证,对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设置为罪名之后得以解决实践中犯罪认定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成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可行性。通过突出显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交通肇事罪在罪质方面的不同,即作为过失犯罪的交通肇事罪不能涵盖交通肇事的故意逃逸行为,并强调现行刑法规范不足以完美规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因此设定故意的交通肇事逃逸罪以符合刑法规范体系。此外,文章设置了交通肇事逃逸罪,以三档法定刑的形式规制仅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不救助被害人逃逸、交通肇事引起被害人死亡等情形。并突出强调其与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等罪质方面的不同。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宗教信仰对降低中国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GDS-15,测量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利用列联方法分析中国宗教信仰对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作用,利用回归分析分析宗
目的:观察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13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A组90例与B组45例,分别服用参茸强肾胶囊与益髓颗粒,并均配以针灸和指导康
工业生产中,人因失误已成为最主要的事故源之一。人因失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方向已从个体失误向组织人误发展。文章论述了组织人因失误产生的过程,辨识出组织人因失误
修辞对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与写作关系密切,既规范了作文用语,又增强了文章生动性。但是,当前的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作文中的关于修辞方面
语法隐喻由韩礼德于1985年首次引入系统功能语言学。他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替代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
滞育是昆虫逃避不利环境条件的基本方式之一,益虫的合理利用和害虫的综合治理,都离不开对滞育调控机理的研究。滞育可以诱导一些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如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差异
目的:建立表达人Kv1.3通道的细胞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Lipofactamine2000脂质体将人Kv1.3通道基因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人Kv1.3
本文讨论B值鞅差序列非随机足标和与随机足标和的完全收敛性。通过对各分量的矩及空间几何性质的限制,得到了完全收敛性的若干充分条件。这些条件推广了白志东等人的部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