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沉积记录——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元素和正构烷烃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工农业发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湖流域湖泊众多,其中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这些湖泊是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重要的水源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撑和保证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湖泊环境产生了急剧变化,太湖流域湖泊富营养化水平显著提高,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日益严重,而这些污染物被证明是致癌物或内分泌干扰物,从而严重威胁着区域内用水安全。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环境演变的信息载体,记录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如何判别环境演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建立人类活动相关的指标,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正构烷烃的一部分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是指示人类活动强度有效的代用指标。   本研究在太湖北部梅梁湾和天目湖分别采集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别在太湖北部竺山湾、梅梁湾采集沉积岩芯,以1cm间隔分样,利用210pb、137Cs测定沉积岩芯年代。样品经过不同的前处理后,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含量,用气相色谱仪-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六六六(HCH)残留物(DDTs、HCHs)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太湖梅梁湾和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DDTs和HCHs分布特征和含量差异,揭示了沉积岩芯中多环芳烃、重金属、正构烷烃和DDTs和HCHs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探讨太湖流域湖泊沉积对人类活动的响应,重建沉积物污染历史。这对揭示太湖流域湖泊近现代环境演变过程,保护与治理湖泊环境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获得以下几点重要成果:   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美国环境保护局列出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总量介于287.50~713.93ng/g(干重),北部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PAHs含量高于南部;太湖梅梁湾不同点位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PAHs含量介于1690.72~5033.70ng/g,污染水平也由北向南递减。湖泊污染水平的差异是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造成的,而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湖泊周边区域点源污染和河流的输入。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是木材、煤燃烧,而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木材和煤燃烧混合来源。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远高于天目湖,但总体生态风险较低。   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DDTs残留量介于0.88~4.32ng/g,HCHs残留量介于0.76~3.83ng/g;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DDTS残留量介于5.70~15.36ngg-1;HCHs残留量介于3.09~6.63ng/g。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生态风险较高。受河流输入的影响,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量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DDTs、HCHs残留量的高值点均出现在入湖口。在天目湖、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都发现有新DDT输入,特别是太湖梅梁湾周边新DDT输入源分布较广。   竺山湾岩芯中20era深度至表层HCHs和DDTs残留量分别为0.22~9.70ng/g、0.32~12.34ng/g,平均值分别为4.26ng,g、5.01ng/g;梅梁湾岩芯中20cm深度至表层HCHs和DDTs残留量分别为0.18~11.02ng/g、0.52~13.44ng/g,平均值分别为4.39ng/g、5.89ng/g。根据两孔岩芯中HCHs、DDTs残留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揭示了北太湖沉积物中HCHs、DDTs残留量变化与流域内有机氯农药HCH、DDT使用历史相吻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明显增加,并于7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峰,在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降低。梅梁湾岩芯中DDTs残留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持续增加,显示出有新的污染输入。   竺山湾岩芯中30cm深度至表层16种优控PAHs的总量(∑16PAHs)介于115.65~930.84ng/g:梅梁湾岩芯中∑16PAHs介于128.70~1898.52ng/g之间。梅梁湾岩芯中∑16PAHs平均值高出竺山湾岩芯近两倍,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竺山湾岩芯。20世纪50年代以前,太湖北部两孔岩芯中∑16PAHs差距小,代表着人类活动对太湖北部影响较小的时段。梅梁湾岩芯中5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16PAHs缓慢增加;其后,梅梁湾岩芯中∑16PAHs增加迅速,这和改革开放以后梅梁湾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城市化的推进有关。竺山湾岩芯中∑16PAHs迅速增加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这反映了竺山湾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梅梁湾周边地区相对滞后。   8种重金属Mn、Ni、Zn、Pb、Cd、Cr、Cu、Fig中,污染最严重的是Cd,其次是Hg,污染最轻是是Cr。梅梁湾岩芯中重金属元素在垂向上快速累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与无锡、常州经济发展阶段基本一致;竺山湾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竺山湾岩芯中重金属元素在垂向上快速累积开始于80年代初期以后。   梅梁湾岩芯30cm深度至表层正构烷烃含量介于1.60~6.41μg/g,竺山湾岩芯正构烷烃含量介于1.03~6.45μg/g。两孔岩芯中正构烷烃含量由底部向表层增加,特别是在竺山湾岩芯中20世纪80年代初正构烷烃含量增长显著,反映出80年代初以后输入的有机物快速增加,而在梅梁湾岩芯中70年代中后期增长显著,反映出两孔岩芯所处湖湾的环境及其演化阶段的差异。梅梁湾岩芯和竺山湾岩芯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型式和碳优势指数(CPI)、低碳数和高碳数正构烷烃的比值(L/H)、C16比值等特征指数表明,正构烷烃在岩芯中的垂直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机物的输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轻烃组分含量和来源上的差异。近年来正构烷烃中轻烃组分相对丰度快速增加,主要来源是蓝藻和石油类污染。   根据竺山湾岩芯和梅梁湾岩芯记录的近几十年来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垂向变化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竺山湾岩芯中三个阶段依次为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以及80年代初至今,在第一阶段,重金属、PAHs、正构烷烃含量变化幅度小,人类活动对太湖水环境影响强度较弱:在第二阶段,重金属、PAHs、正构烷烃含量开始缓慢增加;在第三阶段,正构烷烃、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和除Cr和Hg以外的其它6种重金属含量迅速增加,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深刻。对梅梁湾岩芯来说,重金属元素、PAHs、正构烷烃含量快速增长是在70年代后期。研究表明太湖沉积岩芯很好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对应性和在时间上的一致性。重金属元素、多环芳烃、正构烷烃等代用指标具有相同的指示意义,同时也说明了沉积代用指标的可靠性。沉积岩芯中的HCHs、DDTs残留量的垂直变化与有机氯农药HCH、DDT的使用历史吻合,其变化节点作为沉积物的时间标尺是可行且可信的。竺山湾岩芯和梅梁湾岩芯都位于太湖北部湖湾,相互印证,避免了“一孔之见”。  
其他文献
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由于气候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起伏变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急剧膨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剧烈影响等社会因素,使
2011年6月17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制的“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小麦冬水前
搞好旗县“三讲”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巩固和发展整个“三讲”教育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据旗县所处的地位和旗县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的施工速度、质量以及工期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工程地质状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常规的地面调查费时费力,而且结果精度往往得
从2014年4月14日至30日,《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独家首发了“292所独立学院‘验收大考’延期系列报道”6篇稿件,约1.8万字,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
1999年6月4日 ,伊春市友好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原伊春市纺织工业局局长谷德仁 ,犯有贪污罪、受贿罪 ,数罪并罚 ,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年 ,没收全部赃款。此前 ,伊春市纪委已将其开除出
悲观情绪在蔓延rn36岁的埃德·刘易斯生活在伦敦,在一个竞选组织中谋得一份全职的工作.单身的刘易斯和另外四个人租住在一间大房子里.“我在这里住了三年.我一个人租不起,所
期刊
2014年4月19日,《装饰》杂志2013年度优秀论文作者交流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417举办。在2013年度300余篇发表的文章中《装饰》遴选出19篇优秀投稿论文,予以颁奖。会议由《装
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但是由于农牧交错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如何计算种子晾晒损耗数量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晾晒种子而减少种子重量的问题,多被误认为种子水分百分率降低的数值,等于种子重量减少的百分率数值。这种推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