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动向导致社会旨趣的变迁与士人生存状态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山人群体的分化,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中晚明时期科举失败的士人很多,其都以山人自称,必然导致这一群体的鱼龙混杂。当时以山人之名,欲“营二窟以居”、“谋在稻粮”的山人已经严重影响了山人群体的声誉。而“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之一的沈明臣作为山人侠的代表,为山人群体正名。通过对其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人侠与一般山人的不同之处。此外,作为明代文学组成的重要区域,浙东文学在中晚明文学中大放异彩。而沈明臣是中晚明浙东众多文学旗手中的重要一员,并在张时彻去世后成为整个浙东诗坛的领袖。通过对其诗歌的研究,我们既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价值,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晚明时期浙东诗坛的发展状况。 本论文通过对沈明臣生平、家世的考订,及其一生之游历与交友的探索,在深入分析其诗歌内容与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山人相区别,进一步确定其“山人侠”的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诗歌进行了行侠书写意义上的解读,发现其区别于一般山人的闪光之处。本论文在对其诗歌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做出深入、准确的解读,得出沈氏诗歌具有意象独特、诗境澹荡明丽、风格挥霍雄浑的艺术特色,并发现沈明臣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李白的风尚。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如下得出结论:对于中晚明诗坛而言,沈明臣的贡献在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在中晚明时期诗坛复古的大环境下,为将复古潮流推向高潮作出贡献,并以一己实践为复古派扫除模拟剽窃之弊做出努力,指出一条创作道路。就在诗坛上的地位而言,在甬上(浙东)诗坛,沈明臣是继张时彻之后操持诗柄之人,但在全国范围内,沈明臣更多的是一种声誉方面的影响。由于存诗太富,《四库丛书存目丛书》言沈明臣诗有“沙中金屑”之憾,但“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之一的称号终究是对沈明臣诗歌创作的认可与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