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题初衷源于对不同领域内同声传译的运用兴趣与关注。20世纪初期,同声传译凭借其省时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各大国际会议上频繁出现。同声传译独特的辅助交流功能让它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都倍受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实现的媒体同传得以大显身手,随之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获取收视先机的法宝。媒体口译类型也由最初的新闻口译逐渐扩展到综艺节目,节目类型的拓展使媒体同传难度随节目类型增大。同声传译在国内各媒体节目中的频频亮相引起国内口译学科相关人员的研究兴趣,转而将目光投向媒体口译、社区口译、法庭口译等少有人踏足的领域。然而“同声传译在文娱型媒体节目中的运用”随着媒体同传的兴起并未得到相应的关注,目前此类研究内容研究数量极少。由于文娱型媒体口译的相关音频、视频资料收集难度较大,缺少最基本的语料使文娱型媒体口译的学术研究难以有所突破。同时,虽然媒体口译等其他形式的口译研究在数量上已超过会议口译(CNKI2004-2013年数据显示“媒体口译”为主题的研究数量为1014,以“会议口译”为主题的研究数量为738),但是会议口译仍然是口译学术研究的主体。这点可以从目前许多热门的、属于媒体口译的研究课题得到验证,如“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研究”等就是会议口译的衍生品。为文娱型媒体口译研究添砖加瓦,本文以年度的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现场实录为例,作为文娱型媒体口译的代表,以文娱型媒体口译的翻译特征为中心对格莱美现场实录的语料特点与基本策略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研究54-56届东方卫视格莱美颁奖盛典现场实录(网络来源),整理转写中英文同传文本9375字;同时,利用阿姆斯特丹大学语音科学院的Paul Boersma和David Weenink设计专门用于言语分析的PRAAT程序,对54、55、56届格莱美东方盛典同传实况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统计。将所得数据记录整合,结合格莱美同传实例对文娱型媒体同传的语料特点进行举例说明,分析在不同节目环节中的格莱美同传的翻译特征表现并总结出“整体的翻译特征”—利用“背景原音”与利用同传团队;通过口译质量评价标准在媒体口译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格莱美现场实录总结可以提高文娱型媒体口译产品在客户心中的印象的基本策略。论文最后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文娱型媒体口译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借此研究为文娱型媒体同传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以通用于此类实践的翻译特征与策略,展示文娱型媒体口译的研究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