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心脏组织结构的增龄性变化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牦牛是一种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高寒低氧地区的特殊物种,具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在长期的生活状态下,牦牛在其生理、生化和基因方面都取得了稳定的遗传特性。已有研究证明,动物生活在低氧环境中容易引发高山病,最明显的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以牛科动物最为明显。目前,课题组已经对牦牛肺脏血管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确实有自己的特点。目前牦牛心脏血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毛细血管床,牦牛心脏动脉和静脉及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的研究方面。虽对冠状动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年龄段划分不够细致,研究只停留在解剖结构的研究,也未见相关因子在血管和心肌组织上表达情况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32粒牦牛心脏(1日龄、6月龄、1岁、2岁和5岁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和Elisa检测技术对牦牛心肌组织结构和HIF-1a、VEGF、HSP27和HSP70蛋白在牦牛冠状动脉上的表达进行了定位和定量的研究,以期为心脏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高原医学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1.在牦牛不同的年龄阶段,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了规律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线粒体、细胞膜和胶原纤维等方面。2.6月龄牦牛心脏内胶原纤维直径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加,牦牛心脏内Ⅰ型胶原纤维数量逐渐增多。5岁时,牦牛心脏内以Ⅰ型胶原纤维占优势。3.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线粒体形态发生变化。1日龄牦牛心脏中线粒体聚集在核的周围,形态较圆。从5月龄至2岁,线粒体形态呈椭圆形,分散在肌原纤维之间,线粒体的嵴排列整齐。在5岁牦牛中心脏中出现矩形线粒体,嵴变得不规则。线粒体密度和活性的变化:线粒体复合物酶ⅠⅡ和Ⅴ的活性随年龄增大,而复合物酶Ⅲ和Ⅳ的活性从1日龄增大至1岁,之后逐渐下降。4.HIF-1a主要在冠脉的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有表达,在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未见表达。VEGF在内皮细胞和冠脉的平滑肌细胞中有表达,在心肌细胞中未见表达。空白对照中未见这两种蛋白表达。免疫电镜结果显示:HIF-1a蛋白在内皮细胞的胞核(弱信号)和胞质(强信号)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中有强信号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上未见表达。VEGF蛋白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胞质(强信号)和胞核(弱信号)表达,在冠脉平滑肌细胞的胞核及核周表达。5.HIF-1a的分泌量在心肌组织和冠脉中,从1日龄开始一直增加至2岁,之后又下降。在1日龄和2岁之间的分泌量差异显著。然而,VEGF蛋白在心肌和冠脉中的分泌量随年龄增大持续增多。HIF-1a和VEGF的分泌量均左心室高于右心室,前降支高于左旋支。6.HSP27和HSP70蛋白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的胞质中表达较强。HSP70蛋白还在中膜的平滑肌细胞核中强表达。HSP27基因在各个年龄段均左心室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HSP70基因从6月龄开始左心室表达量较高。HSP27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是心室高于心房。
其他文献
以新中国60年不同时期制定颁布的四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并总结新中国60年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
设置了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4个施肥处理,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土壤生物学性质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
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产品的外包装好坏会引起购物心理的变化,研究怎样以人们的审美标准,对产品的造型包装进行设计,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审美心理的变化趋势,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
FSbench是一种通用的基于Unix平台的机群文件系统基准程序,它使用独特的时间同步机制来测试文件系统真实并发时的性能,扩展了SPEC SFS的负载测试方法并用来测试多种机群文件
披针叶黄华作为毒杂草型退化草地中的一种典型指示物种,在青藏高原地区退化草地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中披针叶黄华为研究对象,在4个海拔
期刊
对山地中不同坡位板栗林进行施肥量、土壤养分、板栗株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氮、速磷和速钾4个土壤养分因子对板栗株产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有机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