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译者主观因素的“侵入”,翻译过程中难免会丧失源语的本色。但是,译者面对损失并非无计可施。他们可以应用翻译补偿手段,弥补不同语言体系间的差异与空缺,尽可能地将源语信息与效果传达给译语读者,从而把损失下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说,翻译补偿对于所有译者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然而,纵观中西方翻译史,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翻译补偿才正式出现在翻译研究的历史舞台。至今,仍没有十分系统全面的论述,相比翻译领域的其他问题,翻译补偿研究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本报告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节目《60分》作为语料。该节目定位于严肃的政治新闻题材和最有新闻价值的热点事件及新闻人物,突出调查性报道,拥有独特固定的新闻报道风格。新闻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体裁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做到文体适切。新闻语言用词范围较广,文本中充满外来词汇、专业术语和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这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相关的文体知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社会文化背景及差异。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准确性、简洁性和通俗性应是其三大核心特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结合翻译补偿策略,保留源语新闻的文本效果,才能让目的语读者通过这扇窗口更加直接地了解事件真实的背景、过程与影响。本报告将翻译补偿分为语言学、审美、文化三大层面,对译本文本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截取译本中的典型译例,探讨不同层面的翻译损失及补偿手段。得出如下结论:一、本报告的翻译材料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CBS《60分钟》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它的节目形式、主持人特色、探寻真相的脚步都值得中国广大新闻从业者及各电视节目追随。二、翻译的确存在不可译性,但是翻译不存在不可补性。翻译过程当中的损失,能够通过各种翻译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如增益,加注,具体化,归化和替换法等等,以达到传达文本信息,再现源语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