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市区内准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认知态度和未来养老需求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x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延安市市区内准老年人对现有养老模式的认知和态度现状;(2)明确延安市市区内准老年人对未来养老期望的需求重点;(3)探究人口学特征和对养老模式的认知与态度如何影响准老年人对未来养老模式的选择;(4)为延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准确地把握未来养老发展方向、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参考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延安市市区内常住的准老年人群(45-59岁)中先按照职业分类(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其他职业)分为六个层,然后在每个层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养老模式认知与态度、未来养老模式选择及原因、未来养老需求等。对有效问卷信息采用Excel软件双人录入,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和统计推断(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1.养老认知方面,53.7%的研究对象不同意“养儿/女防老”;84.5%的研究对象选择和伴侣/自己独居的家庭养老方式。仅有40.5%的研究对象非常了解/了解社区养老模式;对社区养老最需要的养老服务是医疗保健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59.8%的研究对象对养老机构的印象为一般;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料(35.6%)和孤独寂寞,需要有人陪伴(24.8%)是研究对象会考虑去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2.养老需求方面,总体养老需求前三位重要的是情感和归属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膳食营养服务。安全需求排前两位的是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养老防护设施配置齐全。情感需求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陪伴、参与社会活动和朋友相伴。尊重需求排前两位依次是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老年文化娱乐活动。自我实现需求排前三位是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体育锻炼和发挥个人的特长爱好,实现自身价值。3.延安市市区内准老年人未来养老模式选择情况:选择家庭养老比例最高(73.5%),其次是社区养老(14.9%),最后是机构养老(11.6%)。4.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在个人特征方面,教育程度、职业、平均月收入、子女数量影响研究对象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选择。身体状况影响研究对象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选择。在养老认知方面,社区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家人对去养老机构的态度影响研究对象在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选择;是否同意“养儿/女防老”、是否主动关注养老的发展、养老机构的印象影响研究对象在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选择。结论1.延安市市区内的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模式的认知水平偏低,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可度偏低。2.延安市市区内的准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3.延安市市区内准老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选择比例较低。4.影响延安市市区内的准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有:教育程度、职业、平均月收入、子女数量、身体状况、是否同意“养儿/女防老”、是否主动关注养老的发展、养老机构的印象、社区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家人对去养老机构的态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期刊
期刊
期刊
网约车是互联网和传统运输业融合的产物,具有灵活性特征。当前网约车主要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形成以“平台+个人”的灵活性用工模式。但是我国尚缺乏对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的规定,在法律法规方面缺乏相应调整,导致诸多劳动争议事件发生。由此可见,传统的劳动法保护模式已无法衡量互联网背景下的劳务提供者权益保障与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创新发展。伴随网约车用工模式的日益复杂化,司机群体逐渐壮大,劳动纠纷问题呈现出上升
期刊
期刊
在中国与东盟的投资争端解决中,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诉讼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调解在中国与东盟的投资争端解决中具有灵活性、中立性及高效性等优势,应当选择调解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最佳的路径。但是,调解机制也存在规则分散、程序衔接不畅通、协议执行困难、缺乏常设投资调解中心等问题。因此,应当完善调解规则,完善调解与诉讼、仲裁机制的衔接机制,保障调解协议的履行,设置独立的投资调解中心及调解员队伍,让中国—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