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自然居群及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锥栗(Castanea henryi Rehd.et Wils.)是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植物,为我国特有。锥栗是一种集食用、材用为一身的经济树种,风味明显优于板栗,又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同时锥栗也是世界栗属植物品种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但目前,我国学者还没有对野生锥栗做过系统的资源调查,对我国野生锥栗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变异格局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锥栗分布区内的16个居群449个野生锥栗个体为研究对象,在物种和居群水平上对锥栗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ISSR分析;同时,还对部分农家品种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以锥栗叶片DNA为模板,对影响锥栗ISSR-PCR扩增效果的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建立了适用于野生锥栗的ISSR-PCR分析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2.5μL,模板DNA用量40或50ng,Mg2+1.5mmol/L,dNTPs0.2mmol/L,引物0.3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1.0U,最后加无菌水至25μL。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然后94℃变性45s,44℃—59℃(根据引物而定)退火45s,72℃2min,32个循环;最后72℃充分延伸5min,4℃终止反应。2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0条扩增条带较多、信号强、背景清晰的引物用于ISSR-PCR反应;449份野生锥栗试材共扩增出379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带378条,占99.74%;Nei’s基因多样度(即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950,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22;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36.94%—53.30%之间,平均为46.09%;Nei’s基因多样度(He)在0.1202—0.1861之间,平均为0.1573;Shannon信息指数(Ⅰ)在0.1817—0.2781之间,平均为0.2357;AMOVA分析表明,居群间变异占47.49%,居群内变异占52.51%。结果表明:(1)供试锥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生境隔离和片段化、基因流受阻和遗传漂变可能是造成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的原因;(2)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不同,其中以湘西居群、靖州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南平、资源居群较低。依据ISSR标记数据,对野生锥栗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9份单株按各自居群聚在了一起。3利用筛选出的13条引物,对锥栗37个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13条引物可区分37份农家品种及其优株;(2)供试农家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8269,有效等位基因数1.5097,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292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44;(3)每条引物的扩增谱带从9条(引物828)—16条(引物821)不等,共扩增出156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2个ISSR片段,其中多态性带129条(占82.69%,每个引物产生9.9条多态性条带)。说明锥栗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根据资源调查情况及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对我国锥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三点建议。
其他文献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是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通过在传统的二维电极体系中添加纳米颗粒构建的三维体系,可解决其固有的传质速率低、自由基利用率低、电流效率低及能耗较高等缺陷,从而显著提升电化学体系的催化性能。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颗粒催化剂可通过吸附/电吸附、催化氧化或电凝作用的协同效应提高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近年来,碳基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
学位
硫化物作为石油中的一种杂质,虽然含量较低,但对石油加工、石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都有很大影响。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原料中的硫化物会腐蚀设备和管线,并且微量的硫化物便能引起催化剂中毒,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成为日常生产操作的安全隐患。此外,近年对石油产品已经提出了“零硫含量”的目标。所以,微量硫化物的脱除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制一种高效的精脱硫吸附剂,考察其对炼厂混合C4原料中
学位
该论文通过对样品预处理条件(去离子水用量、超声提取时间与次数等)及分析条件(分析柱匹配、淋洗液梯度设定等)的摸索,建立了一套同步测定颗粒物中7种无机阴离子及15种水溶性有机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使对颗粒物中水溶性二元羧酸的测定范围由目前的C2~C6拓宽至C2~C12,且在分析时间、样品回收率等分析指标方面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北京市选择3个典型采样点(车公庄、清华园及昌平),在持续2年多(200
学位
为了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效率,研究直接用农杆菌转化方法的可行性,以秋大豆品种上海本地青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法在三种CaCl2浓度水平下进行质粒pCAMBIA3301 转化,又以GV3101、LBA4404、EHA105三种农杆菌菌株直接导入花粉管通道为处理进行了遗传转化。以质粒为外源基因平均结实率为36.83%,T0代种子平均成活率为60.89%,T1植株喷施除草剂后平均存活率为8.24
学位
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新物种的产生离不开突变的形成。诱变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Co-γ作为一种重要诱变射线在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诱变育种结合,对揭示突变机理、创新种质资源、加速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的利用将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250Gy的Co-γ辐照优质小麦"农大179"原种,以M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考种、RVA快速黏度分析、白度分析和SDS
学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营养丰富,用途多样,在我国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因其良好的食疗保健作用,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长期以来,人们为选育适合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用途的萝l、品种开展了广泛研究,成功选育出了适合夏秋季、秋冬季、冬春季以及春夏季栽培的萝卜品种,从而使萝卜几乎实现了周年栽培。  目前,春季晚抽薹萝卜选育、抽薹开花和肉质根膨
学位
在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领域中,利用植物病毒本身的基因或核苷酸序列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能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这样可以克服采用常规的自然选育抗病品系的困难,这种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已经成为抗病毒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随着植物抗病毒研究的不断发展,RNA介导的植物抗性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RNA介导的植物抗性是植物进化过程中一种古老而且保守的抗病机制,它主要是通过形成dsRNA,进而启动植物体内转录后
学位
以砂梨品种丰水梨(Pyrus pyrifolia‘Hosui’)为试验材料,开展茎段和茎尖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采用的茎段诱导培养基为LP+ IBA0.4mg/L+6-BA0.5mg/L+泛酸钙1.0mg/L+生物素0.1mg/L+核黄素0.5mg/L+VC1.0mg/L,添加蔗糖20.0g/L,琼脂6.8g/L;继代培养基为LP+IBA0.4mg/L+6-BA0.5mg/L+泛酸钙1.0mg/
学位
苹果轮纹病(Botryc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Sakuma)与苹果腐烂病和早期落叶病是我国苹果的三大主要病害。苹果轮纹病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随着公众对化学药剂污染环境的关注,迫切要求通过非化学药剂的手段控制苹果轮纹病病害,迫切需要抗轮纹病品种。因此寻找与苹果抗轮纹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生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已获得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G1)+HB柚二倍体胞质杂种以及其亲本G1和HB柚的叶片总蛋白进行比较研究,对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鉴定,探讨这些蛋白对二倍体胞质杂种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预测二倍体胞质杂种在生长、发育、抗性等方面的表现,为柑橘胞质杂种后代作为育种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柑橘叶片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柑橘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研究柑橘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