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纳米银(Ag-NPs)和Ag离子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以银丝和不同浓度的PVP溶液为原材料,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制备Ag-NPs,并用TEM和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检测其表征;(2)运用MTT法检测Ag-NPs处理后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3)利用逆转录病毒,构建过表达NRASG12V的白血病细胞系;(4)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法检测Ag-NPs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5)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内p-ERK1/2水平的变化。结果:(1)发现纳米银制备过程中无PVP参与获得的Ag-NPs的颗粒有团聚现象,加入1 mg/m L和5 mg/m L PVP溶液后制得的Ag-NPs分散性则较为良好。并且PVP浓度越大,制备获得的Ag-NPs浓液中粒子的水合动力学粒径越小;(2)纳米银制备过程中加入5 mg/m L的PVP溶液制得的Ag-NPs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最强,并且这种杀伤能力与包裹材料PVP无关,并且Ag-NPs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具有细胞特异性;(3)相同浓度条件下,Ag离子对白血病细胞的毒性比Ag-NPs更强;(4)白血病细胞对Ag-NPs的吞噬作用比Ag离子的吞噬作用更强;(5)Ag-NPs降低白血病细胞系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死亡,Ag-NPs和U0126联合作用能够增强这种杀伤效果;(6)过表达NrasG12V和h GM-CSF处理能够提高胞内p-ERK1/2水平,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对Ag-NPs的敏感性,减弱Ag-NPs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表明Ag-NPs通过影响p-ERK1/2水平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结论:制备过程使用的PVP浓度不同影响Ag-NPs的理化性质,也会影响Ag-NPs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白血病细胞对Ag-NPs的吞噬能力比Ag离子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Ag离子对白血病细胞的毒性比Ag-NPs更强。白血病细胞内p-ERK1/2水平升高可以刺激细胞增殖,p-ERK1/2水平降低会导致细胞死亡,Ag-NPs通过降低p-ERK1/2水平杀伤白血病细胞。反过来,p-ERK1/2水平高的白血病细胞对于Ag-NPs的抗性更强。Ag-NPs和U0126联合作用能够增强Ag-NPs的杀伤效果。因此在运用Ag-NPs抑制肿瘤细胞前,评估细胞内p-ERK1/2水平可能是必须的。同时,本研究也在理论水平上证明了有可能运用Ag-NPs治疗临床上MEK-ERK相关的白血病抗药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钢管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使用范围,通过对钢管杆的设计实践和经济比较,并根据施工和运行反馈的信息,简单论述钢管杆的特点及各种应用范围。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包装艺术面临着包装理念、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挑战,这从某种程度上推动着包装艺术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新技术、新观念。该文从新媒体时代包装设计的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miR-133b在胃癌中低表达,且能够调控下游基因SLC6A1的表达。本课题研究SLC6A1 mRNA在人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LC6A1 mRNA及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瓮安事件”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当地的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善后事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了处理。但“瓮安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不断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非诺贝特在乳腺癌中增加抗雌激素治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Cell count kit-8, CCK-8)检测对照组、非诺贝特单药组、抗雌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在使用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时存在作弊现象难以准确判断的缺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优化的Hopfield算法,并创新性的应用于无人值守称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碳纤维布加固砌体填充墙抵抗远距离汽车炸弹爆炸进行了研究。采用MSC.PATRAN软件建食了墙体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程序对两种不同铺层形式的纤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组织中出现的肿瘤。大多数的胃肠间质瘤是由KIT基因的过度表达或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目前KIT
目的:针对目前研制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不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现状,利用Toll样受体(TLR)配体在传统细胞因子鸡尾酒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制备出更有效
FDI进入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1979--1998年处于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在1998年这一比重超过了10%,1998年以后这一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在2008年这一比重仍旧超过1988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