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氧膜的膜反应器过程CFD仿真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ce_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氧膜反应器将氧气分离与催化反应整合在一起,在合成气制备、纯氧燃烧和水分解制氢等多个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透氧膜的甲烷部分氧化膜反应器使用空气作为氧源来制备合成气,不仅有效降低制氧成本,生成的合成气中不含氮气和NOx,避免了后续繁琐耗能的非目标产物除杂过程,且供氧方式温和又均匀,相比甲烷与氧气直接共混更为安全,降低了爆炸风险,有效避免局部过热造成膜和催化剂的损伤失活等问题。将甲烷部分氧化膜反应器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或甲烷水汽重整耦合起来可以进一步提高甲烷转化率与合成气产量。基于透氧膜的合成气燃烧膜反应器可作为火管锅炉的火筒使用,合成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加热外部的水产生高温蒸汽用于供热。火管锅炉用合成气燃烧膜反应器集氧气分离、合成气燃烧、蒸汽发生和CO2捕获于一体,燃烧后尾气中不含NOx,为工业上亟待解决的合成气稳定燃烧和降低污染物NOx的排放等问题提供了更佳解决方案。基于透氧膜的水分解制氢膜反应器通过原位移除产物中的O2打破了水分解平衡的限制,促使平衡不断向着生成氢气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反应持续不断地进行,实现氢气的连续性制备。将甲烷燃烧与水分解制氢耦合在一个膜反应器中,通过热交换,可以很大程度补偿水分解反应所需的热量,不但可以提高反应器的制氢能力,还可实现CO2的高浓度捕获。由于耦合了氧分离过程,透氧膜反应器内部行为,如流动、传热传质与化学反应等要比常规反应器更为复杂。而膜反应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方面,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对其开展仿真模拟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针对这三种典型膜反应器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各个膜反应器过程的仿真模型,对膜反应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究了各个膜反应器内部运行状态与特性,并研究了运行方式和条件等对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并验证了管式LSCoF-6428膜反应器内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二维轴对称稳态CFD模型,分析了甲烷空速、吹扫气中分别加入CO2、H2O及CO2-H2O混合气体对膜反应器温度分布、透氧量、甲烷转化率、H2/CO摩尔比以及合成气产量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吹扫气为纯甲烷时,受膜透氧能力的限制,透氧量与合成气产量均随甲烷空速增大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1158 K下反应器最优甲烷空速为9.21 min-1,超过该值时合成气产量基本不再增加且甲烷转化率会开始下降。在吹扫气中加入CO2、H2O或CO2-H2O混合气体可以极大提高甲烷转化率与合成气产量,并改变H2/CO摩尔比,但反应器内温度会逐渐降低。当吹扫气中分别加入CO2、H2O与CO2-H2O(CO2:H2O=1:2)混合气体,甲烷空速分别在15.92、17.04和16.51 min-1时,甲烷刚好完全转化,同时反应器内温度刚好降到了 973K,合成气产量分别增大到了6.49×10-08、5.20×10-08和5.64×10-08kg/cm2·s,约为纯甲烷时的2.3、1.8和2倍。加入CO2后合成气中H2/CO摩尔比小于2,加入H2O后大于2,加入CO2-H2O(CO2:H2O=1:2)混合气体后H2/CO摩尔比始终为2,适用于后续的费托反应。改变混合气中CO2与H2O的比例可以调节H2/CO摩尔比。构建并验证了火管锅炉用双流程管式LSCoF-6428合成气燃烧膜反应器的二维轴对称稳态CFD模型,分析了膜反应器的透氧性能和产热能力,并研究了膜两侧入口气体温度、sweep侧气体入口流率、CO2的含量以及合成气的组分变化对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壁面为485K的等温壁面时,膜温度沿轴向方向先有较大幅度降低,然后由于折流板的作用在靠近feed侧出口处有一小峰值出现。入口处氧通量最大,可达5.30×10-7 mol/cm2·s。产热功率为255.95 W,功率密度可达20.37 kW/m2。膜两侧气体入口温度对膜温度、氧通量和产热功率的影响程度相当。两侧入口气体温度同时从1073升高到1273K时,氧通量从0.59×10-7 增大到了 20.46× 10-7 mol/cm2·s,产热功率从 188.89 增到了 383.81 W,增大了一倍。辐射传热占比约72%-78%,对流占比约22%-28%。膜温度、氧渗透和产热功率均随着sweep侧吹扫气入口流率的增大而增大,随CO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H2/CO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吹扫气流率从2×10-6增大到4×10-5 kg/s时,产热功率从148.73增到了 217.59 W。CO2质量分数从50%增加到90%时,产热功率从276.14降到了 194.44 W。对于火管锅炉用膜反应器,可以不添加稀释气CO2。H2/CO质量比从0.1:0.9增大到0.9:0.1时,产热功率从189.77增到了 320.75W。随着H2/CO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气中H2O含量的增多,混合气体的辐射出射度会减小,辐射传热速率占总传热速率的比例会减小。构建并验证了管式LSCuF-7328透氧膜反应器内水分解制氢与甲烷燃烧耦合的二维轴对称稳态CFD模型,研究了在耦合了甲烷燃烧反应的情况下,燃料流率、甲烷含量、入口温度以及膜厚度对膜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存在甲烷燃烧反应时,在反应器径向方向由于水分解的吸热作用,越靠近透氧膜温度越低,越靠近轴心温度越高。由于氧气沿轴向均匀缓慢的渗透,轴向温度分布均较为均匀。甲烷燃烧与水分解反应的耦合可以大大提高膜反应器的制氢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有甲烷燃烧时的平均氢气产率可增大到无化学反应时的3倍。膜温度随燃料流率增大逐渐降低,在靠近反应器入口处,氧通量随燃料流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燃料流率的增大而减小。当甲烷含量较低时,膜温度在靠近出口处出现了最低值之后略微有所升高。当甲烷含量较高时,膜内没有温度峰值出现,且轴向温度变化较小。甲烷转化率随着燃料流率和甲烷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氢气产率变化趋势相反。若要保证膜反应器的氢气产率,甲烷需过量,且由于膜反应器的透氧量有限,当甲烷已过量时,继续增大甲烷含量或燃料流率,氢气产率仅有小幅度的增长。提高入口气体的温度或减小膜厚可以提高甲烷转化率、增大透氧量和氢气产率。膜温度随入口气体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膜厚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的探究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和重点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期刊
当代的天文学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促使人们研究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198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费米子之间可能存在由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型长程相互作用。2006年科学家在非相对论情形下推导了费米子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势,并按照发生相互作用费米子的自旋极化情况及其相对运动情况将新的相互作用势分为16种,也被称为16种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费米子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
学位
超级陶粲装置(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是我国计划中的新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心对撞能量为2~7GeV,峰值亮度在0.5~1×1035cm-2s-1。STCF的能区为非微扰QCD和微扰QCD过渡区,可以开展非常广泛的物理课题研究,例如量子色动力学(QCD)、强子谱、精确测量电弱相互作用、味物理以及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由于极高的亮度,STCF对于粒子鉴别
学位
遥感水文模型是水文学与遥感学的交叉领域,既包括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模型,也包括以水文过程模拟分析为对象的遥感水文模型。本文汇总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在水文方面应用成果,综述遥感水文模型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水文模型就一直是遥感水文的热点;中国在遥感水文研究兴起之时就与国际上同步,在遥感水文的概念认知、遥感与水文相结合的科学认识,以及遥感水文模型的研发应用等
期刊
自1995年来首次得到稀化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后,冷原子物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量子模拟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纯净度高、易于操控的优势,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难题,特别是对于拓扑物态的构造和研究。其中,外尔半金属因其能带中外尔点结构具有奇异的拓扑性质成为近年来拓扑材料的研究热点,借助冷原子平台实验上构造能带上含有最少数目外尔点的的外尔半金属相,也成为了量子模拟拓扑物态这
学位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众多科研工作人员都致力于新材料的探索。量子自旋液体材料以及拓扑材料正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探寻量子自旋液体材料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在低自旋(S=1/2)且具有强阻挫效应的磁性系统中寻找。较低的自旋量子数会使体系中的自旋具有很强的量子涨落效应,阻挫效应则会进一步抑制自旋在低温下的有序。量子自旋液体态其自旋激发具有很独特的性质,例如具有费米面的自旋子(spinon,S=1/
学位
在外场作用的条件下,凝聚态体系可从能量最低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在激发状态下,不同准粒子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涉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超快过程。所以,研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不仅需要从时间、空间、能量和动量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描述,还需要理解不同准粒子之间的动态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基态的研究已有非常成熟的发展,但是对于激发态,特别是多体效应下的激发态研究,大多还限定在静态模拟的阶段。本论文中,我们将
学位
铝及其合金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和耐磨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和电缆导线等领域应用广泛。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对铝合金的服役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用适当的合金设计方法与合金制备工艺实现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有效控制,突破传统铝合金的性能瓶颈是铝合金材料加工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长期以来,其在铝合金上的应用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稀土在
学位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是一种把磁性颗粒分散在高分子弹性基体中形成的新型智能材料。MRE利用高弹态基体替换了传统的液态基体,因此MRE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由于内部的磁性颗粒可以在外加磁场下产生相互作用,MRE的力学性能如储能模量等可以随磁场发生改变,这被称作磁流变效应。由于MRE具有这种独特的力学特性,它吸引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被
学位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作为药物施用,包括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肺吸入和口服给药。纳米颗粒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靶向策略,已被作为活性剂和纳米载体而发展。近几年来,基于二氧化硅氧化物、碳、纳米晶体、金属氧化物、聚合物、脂类、量子点,树状大分子以及各种新开发的材料,各种纳米颗粒得到了发展。纳米颗粒的形状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有几种非正式的名称,如纳米星、纳米棒、纳米颗粒、纳米花、纳米纤维、纳米盒、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