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角色——从仆人到主人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译者主体性的特殊视角,通过对译者角色的系统研究来确立“译者是翻译的主人(host)”这一论断。翻译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对译者角色的研究对推动翻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译者角色的研究既有历时的顺序,又有共时的交错。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对译者角色的研究基本沿“仆人”、“机器”、“创造者”、“操纵者/改写者”、“主人”这一主线进展的,但同时共时的因素交错其中,因此,很难对各种角色所在的历史时期划分明确的界线。有时译者可能会同时拥有几种角色。借助于解构主义学派、操纵主义学派和女性主义学派等的翻译理论,译者的角色上升为“操纵者”或“改写者”。在一些中国学者如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和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中,译者的角色得以上升为“主人”和“中心”。译者的角色似乎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本文结论部分提出用“一主二客”的模式来描述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以取代传统的“一仆二主”说法。这里避免使用“主人(master)”和“仆人(servant)”来描述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是因为“主人(master)”和“仆人”展示的是一种对立关系。本文结论部分使用“主人(host)”和“客人(guests)来描述以上三者的关系。赋予译者“翻译的主人(hostoftranslation)”有利于突出译者的主体性,提高译者的地位和增强译者自律和他律的意识。“一主二客”的模式既可突出译者的主体性,又可客观地描述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是文章的概述部分。介绍了对译者的角色进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该部分附有一张图表和两个表格来展示研究的轮廓。 第二章是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对译者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开始研究译者的“仆人”角色。长期以来,译者处于“一仆二主”的卑微地位。在翻译实践中,要求译者对原文要完全忠实,因此,忠实成为该角色的关键词。为了实现忠实,大部分译者采取直译甚至字字对译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中译者没有主体地位,译者成为原文、原文作者甚至译文读者的“仆人”或“奴隶”。译者的“仆人”角色表明译者是第二位的,译者是没有创造性的。 第四章集中论述译者的“机器”角色。翻译的语言学派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他们把一些语言学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强调翻译是双语间的对等转换。因此。对等是译者机器角色的关键词。传统的语言学派的观点认为翻译只是基于对等的转换,译者的角色也就等同于机器。当译者被比作机器时,译者的主体性降为最低或者失去主体性。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一种翻译工具。 第五章讨论的是译者的“创造者”角色。在翻译文学作品(小说、散文、戏剧等),尤其是诗歌时,译者往往被视为创造者。文学翻译被认为是文学创作。译者的“创造者”角色主要是翻译的文艺学派的观点。由于文学翻译的译者大多是作家、诗人或文学批评家,由于受文艺批评再创造理论的影响,他们强调译者在翻译时主体感情的介入,强调译出原文的精神。原文作者的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那么译者的创作就是对现实生活再创造的再创造。“译者,叛逆者”是一句意大利谚语,这句谚语表明,在译作中肯定会含有译者的创造性成分。译者被视为创造者,译者的主体地位大幅度上升。 第六章论述了译者的“操纵者/改写者”的角色。该章所介绍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操纵学派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食人主义理论、变译理论和翻译适应选择论都是该论文的立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出现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并发展成为解构主义或称后结构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解构主义思想开始影响翻译理论并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重大冲击。解构主义者声称译者是创造的主体,译文是新创造的语言。解构主义者关于“译文是原文的‘来世’”和“译文与原文平等”的观点大大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解构主义思想影响了其他翻译理论如操纵学派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和食人主义理论等。译者不再是“仆人”或“奴隶”。他们成为操纵者、改写者甚至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几乎提高到最高点。 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引入了新术语“主人”和“客人,,来描述译者和原文作者以及译文读者的新关系——平等和友谊。“主人,,和“仆人/奴隶”是对立关系,为了避免对立,译者和原文作者以及译文读者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友谊。“主人”和“客人”即可用来解释这种关系。赋予译者“翻译的主人”既有利于突出译者的主体性,提高译者的主体地位,又有利于增强译者的自律性和他律性,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翻译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不动或少动土。用作物秸秆或残
1.引言最近,[1]在求解Stokes方程时提出了一类非协调元.这类非协调元定义在矩形网格上,形式简单,自由度少,比熟知的多线性元还少.例如,对于三维问题,它们只有六个自由度,是型
采用往复式滑动摩擦磨损(SRV)试验机研究了高铬铸铁及三维网络结构Al2O3陶瓷增强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高铬铸铁和Al2O3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在不同摩擦
期刊
为了给复合材料结构的调制热波成像检测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操作参数窗口,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分层、脱粘的调制热像检测规律。分析了相位
针对超声波在含有多孔隙的复合材料中传播时,邻近孔隙超声散射波之间相互作用和散射衰减机制尚未澄清的问题,对孔隙率为7.47%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