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均获得了较快增长,然而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没有缩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区的财政支出状况常常通过影响当地投资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地区财政支出而言,它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当地财政收入,还取决于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因此转移支付就间接地影响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本文主要研究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各地经济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探讨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于各地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并借助实证分析的手段,考察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最终将会导致地区经济逐步收敛或者是发散。选取上述研究主题,主要是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就地区经济差距原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也成为了经济研究中的持久热点。从理论需求上说,人们就全国各地区经济差距是收敛还是发散形成了不同的判断,采用不同的方法,选取不同的时间区间建立起的经济模型十分丰富,他们就造成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分析,并在各自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理论上的百花齐放是个过程,但最终需要走向大体上的一致,为了有效地指导我国的转移支付实践,理论研究最终需要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从实践方面的需要来讲,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突出表现,政府希望通过改革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包括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使转移支付达到均衡地区财力差异,使各地区均衡增长的目的,然而,财政转移支付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转移支付在方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使得转移支付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效果受到削弱,因此,从实践上也要求我们就转移支付在地区经济收敛中的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达到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立足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分析地区经济差距变化这一主题,选取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角度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探索财政转移支付在地区经济差距收敛中的效应状况。本文的研究是在借鉴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新的时期经济发展实践新情况为分析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国外经验的借鉴,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述这一复杂的问题。实证分析是文章希望重点突出的地方,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计量回归分析,一方面得出财政转移支付在区域经济收敛中效应的精确情况;另一方面探讨找到一个更为规范的转移支付方法。这样以来我们对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关系的认识将得以加深,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上的作用。文章主要有六章内容,从文章选题背景及意义谈起,先是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理论基础,随后总结和回顾了新时期我国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地区经济收敛中的实践,进一步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以及规范的转移支付方法应考虑的因素,最后在总结国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得到如下的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没有出现缩小的趋势,当引入财政转移支付分析地区经济差距效应之后,发现当前我国的转移支付不仅没有帮助地区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相反却使得各地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转移支付作用区域经济收敛效应低下主要是当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还很不完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本文计量分析可知,在不考虑财政转移支付因素的情况下,得到在统计上显著的收敛系数β为-0.013267。β不为正数,说明2001-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不存在收敛,相反地区差距还在以1.3%的速度扩大。当加入转移支付变量后,估计的收敛系数β为-0.014151,β的绝对值比不考虑转移支付时反而增大,这说明十五期间我国的转移支付不但没有促进地区经济收敛,反而扩大了地区差距,使区域经济以1.4%的速度发散。可见我国当前转移支付政策在公平和效率上存在不少问题。2、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因素法”中,虽然综合考虑了地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公共服务因素,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有的因素依旧没有被考虑进来,有的因素虽被考虑了但分析问题的方向是不对,完善“因素法”任重道远。在自然因素中,各地区的面积因素被考虑了,分析结果还显示转移支付规模与地区土地面积成正比,这是合适的,但是,人口规模这一因素却显示为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相向而动,显然这是不对的;在经济因素中,人均GDP、人均财力和地区固定投资都被引入分析,其中人均GDP与各地所获转移支付成反比变化是合适的,但人均财力和地区固定投资却与地区所获转移支付成同方向变化,这是不正确的,不利于各地财力的均衡;当分析公共服务因素时,只有代表地区教育水平的每十万人口中中小学生被考虑进来,代表地区医疗水平的各地医疗机构数和代表地区基础设施的邮电业务量没有被考虑进来。3、当前我国转移支付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是低效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转移支付各分项结构不合理,即税收返还和专项补助所占比例过大,相对公平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体系中比例不高;(2)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单一,我国长期以来就是通过纵向转移支付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作用效果不很理想;(3)转移支付方法不科学,“基数法”广范应用于转移支付决定中,但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合理;(4)转移支付法律基础薄弱、监管缺乏,当前我国转移支付立法层次不高,不够系统,监管环节十分薄弱。4、为了改进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笔者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以便提高我国转移支付度的效率。(1)、针对不合理的转移支付结构,政府应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例,缩小税收返还比例,并逐步取消这一形式,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专项补助。(2)、就转移支付模式而言,建议结合我国各地经济情况,采用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横向转移支付形式为辅的方式。(3)、规范转移支付方法,建议广泛采用更为科学的“因素法”这一有效形式,并全面分析影响转移支付数量决定的各种因素。(4)、完善相关法律和加强政府监管是提高转移支付效率的不二法门。此外,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在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诸如在实证方法的选择、财政转移支付分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