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冠突散囊菌液态、固态发酵不同种类茶叶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茯砖茶是一种独特的砖形黑茶,因其汤色红亮、菌香浓郁、滋味饱满及其特有的保健功效而受到我国西南部和西北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喜爱,且有“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茶”的美誉。茯砖茶属于微生物后发酵茶,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筛分、汽蒸、渥堆、压制、发花和干燥,其独特的“菌花香”与发酵工艺中的“渥堆”和“发花”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花的实质就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优势微生物冠突散囊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肉眼可见的金黄色颗粒,它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冠突散囊菌无毒且安全,其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有着良好的抗炎、抑菌、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等,既可入药也可以用来开发保健产品。本论文采用真菌分离纯化技术从陕西茯砖茶中获得一株冠突散囊菌,应用黑毛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对其进行固态及液体发酵,进行菌落形态鉴定并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在黑毛茶、绿茶和白茶培养基液态发酵过程中复杂的代谢产物的变化;最后将六种茶叶作为发酵基质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分析发酵茶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研究为茯砖茶的深层次加工利用及品质保障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冠突散囊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气相色谱法以及薄层层析技术探讨了陕西茯砖茶不同发花时期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茯砖茶发花期间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游离氨基酸、Rha、Glc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黄酮、Ara、Gal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Xyl含量保持不变。(2)从陕西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优势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A.cristatus)。(3)将黑毛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和白茶浸提液作为原料,对冠突散囊菌进行固态及液体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六种固态培养基上均为有性生殖;液体发酵后六种培养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多数均显著性降低;黑毛茶和黄茶培养基在第四天、乌龙茶和绿茶培养基在第五天、红茶和白茶培养基在第六天所含糖类均发生变化,同时发酵后黑茶培养基Xyl和Glc含量、乌龙茶和白茶培养基Ara、Glc和Gal含量、黄茶培养基Man和Glc含量均显著性降低。(4)基于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在黑毛茶、绿茶和白茶培养基液体发酵过程中复杂的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冠突散囊菌作用的主要途径。(5)应用冠突散囊菌对六种茶叶进行人工接种发酵。研究发现六种茶发酵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多数均显著性降低;Rha、Ara、Xyl、Man、Glc、Gal六种单糖含量均显著性增加;黑毛茶、绿茶和白茶有着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液态和人工发酵前后的黑毛茶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三种毒素。
其他文献
<正>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发展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一系列乡村发展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也使得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
期刊
催化剂性能受制备过程多种因素影响,为优化催化剂制备配方与工艺条件,通常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实验试错过程,由此造成的低效率与低精度不可避免。在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通量合成装置的研发与投用将提升实验制备催化剂过程的效率、精度与安全性。本综述从金属催化剂常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浸渍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沉淀沉积法)出发,阐述了薄膜沉积法、微流控技术、自动合成机器人、喷墨打印法等高通
期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现代性直接后果的老龄化问题没有首先在现代文明的中心地城市出现,而是在落后村落率先发生,尤其在东亚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乡村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使东亚国家直面乡村社会联结机制的解构、公共服务体系的退缩、农业生产劳动力供给的阻滞等社会问题。韩国为了积极应对乡村超老龄化,经历了临时救护至奠定基础、基本确立至稳步发展、多元共存至统筹发展三个阶段,建构了具有
期刊
<正>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主食之一。我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了解世界及中国的粮食和水稻生产概况,明确水稻生产发展趋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产业是贵港市港南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生产中,受地区气候的影响,水稻种植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水稻品种的差异化,在对不同品种水稻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进行相应的
期刊
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厘清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方向的选择机理是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转移潜力的关键.本文以新迁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家庭生计抗逆力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方向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公平态度的调节机制以及主观地位认同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计抗逆力中的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能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
期刊
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该研究以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将碳排放绩效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剖析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碳排放强度将显著下降0.180%,碳排放效率将显著提高
期刊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基于补偿性消费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补偿性消费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剖析补偿性消费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开发并检验了测量量表。研究表明:补偿性消费行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多维构念,包含象征性、提升性、享乐性、情绪修复性、抗逆性5个维度;测量量表由5个因子和26个题项构成。进一步分析和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
期刊
数字技术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消费网络的视角,运用结构化模型对产业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生产—消费网络下,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影响;第二,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构成典型的“中心—外围”网络模式,中心挤出效应和边缘支撑效应并存;第三,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劳动力
期刊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做好在巩固传统普法阵地的同时借力新媒体打造普法宣传教育新平台的工作。本文将通过对精准普法的运用思路、理念以及具体开展形式等进行阐述,介绍近年来互联网形势下基层烟草商业公司精准普法的特色亮点和下一步发展方向,在传统普法方式的基础上,
会议
近年来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不断下降,低生育率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2014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抑制了居民期望孩子个数和已育一孩者的二孩生育意愿;(2)相比于低学历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个体,数字经济对高学历者和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生育意愿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3)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高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