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2.比较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3.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实现对肝转移风险的量化,为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可疑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56例ⅠA-ⅢC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0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列为肝转移组;对照组为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手术后未发生转移及复发的13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详细记录并分析肝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肝转移灶特点;同时搜集对照组和肝转移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查检验、病理分期等临床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采用SPSS 25.0及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对于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构建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患者发生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由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图进行验证。结果1.临床特点: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为5.41%,70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初诊年龄平均为55.07± 10.46岁,其中ⅢC期32例,ⅢB期19例,ⅢA2期9例,ⅢA1期2例,ⅠA期1例,ⅠB期1例,ⅠC2期1例,ⅠC3期1例,ⅡA期1例,ⅡB期3例。卵巢癌手术当天至确诊肝转移的平均时间为28.07月,中位时间为21.00月。70例肝转移患者中,病灶位于肝右叶者27例(38.57%),双叶多发者38例(54.29%),病灶数目>3个者42例(60.00%),病灶最大直径平均为3.6cm,中位最大直径为3.2cm。确诊肝转移时有消化系统症状者48例(68.57%),53例(75.71%)患者通过CT检查发现肝转移,经病理检查确诊者39例(55.71%)。52例(74.29%)患者确诊肝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异常指标主要为 CA125、CA15-3、CA19-9、CA72-4。2.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腹腔冲洗液细胞学与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OR=8.011,P<0.001)、病理分化程度(OR=3.349,P=0.044)、脉管癌栓(OR=9.645,P<0.001)、淋巴结转移(OR=2.500,P=0.038)、手术病理分期(OR=6.736,P<0.001)、腹腔冲洗液细胞学(OR=2.648,P=0.026)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列线图模型构建:以是否发生肝转移为因变量,上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肝转移风险预测方程为:P=1/(1+e-(-4.841+2.081X1+1.209X2+2.266X3+0.916X4+1.908X5+0.974X6)),X1、X2、X3、X4、X5、X6分别为组织学类型(非浆液性癌=1,浆液性癌=0)、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1,中、高分化=0)、脉管癌栓(有=1,无=0)、淋巴结转移(有=1,无=0)、手术病理分期(Ⅲ期=1,Ⅰ期、Ⅱ期=0)、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1,阴性=0)的量化赋值。同时构建列线图并绘制ROC曲线,区分度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95%CI:0.857-0.942,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46,对应的预测概率的截断值为P=0.314,此时特异度为0.746,灵敏度为0.900。结论1.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常发生在术后3年以内,早期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多数患者通过CT检查发现肝右叶、双叶多发病灶。2.组织学类型为非浆液性癌、肿瘤低分化、有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Ⅲ期、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是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为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临床中应综合分析以上危险因素,针对存在高转移风险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和监测,进行个体化诊治。
其他文献
背景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由于多种基因变异引起的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群体发病率在1/25,000-1/400,000,该病是由于黏多糖降解的溶酶体酶活性降低或先天性缺乏,使黏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不能完全被降解,而在各种组织溶酶体和细胞外基质内沉积,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溶酶体降解相关酶的缺陷使体内的硫酸皮肤素
学位
研究背景皮肤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发生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进展较快,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取决于临床类型和肿瘤分期。流行病学调查指出,近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将近有324,635例新发病例以及57,043例死亡病例。CMM致死性较高,占皮肤相关恶性肿瘤的65%。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和放化疗,近
学位
背景和目的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约25%的病例发生在绝经前女性,其中3%~14%发生于40岁以下女性。这些患者往往分期早、生存预后佳,确诊时尚未完成生育,可以考虑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高效孕激素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目前被广泛认可并接受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有:病理类型为Bokhman分型Ⅰ型即子宫内膜样腺癌,
学位
非梗阻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又称睾丸衰竭症,是目前最难治愈的男性不育症之一。其中,非染色体性NOA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进一步阐明影响NOA患者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尤为重要。精子发生是指曲细精管内的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在严格且精细的调控机制下,经历有丝分裂、分化、减数分裂、变形等一系列
学位
背景人类女性卵巢卵泡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起始于胚胎期始基卵泡池的建立。始基卵泡是女性卵巢储备的基本单位。进入青春期后,大部分始基卵泡开始发生闭锁,卵巢内仅余约30万枚始基卵泡。随后,在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影响下,始基卵泡出现周期性募集进入生长卵泡阶段,这一过程包括颗粒细胞逐步分化、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以及卵泡腔形成等生理事件,最后发育为成熟卵泡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随着年龄增长,卵
学位
研究目的探讨单胎妊娠死胎发生的病因,为今后预防死胎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降低死胎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使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平台,手工检索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就诊的死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妊娠次数、流产次数、既往有无死胎病史、孕妇合并症、确诊死胎时的孕周、死胎娩出的状况,详细回顾患者病历资料。2.参照《妇产科学》(第9版),将死胎病因
学位
背景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以及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临床上常见的妊娠期疾病,严重阻滞胎儿生长发育、影响母体健康,然而目前对此类疾病尚未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在妊娠早期,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并分化形成胎盘的绒毛结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cells,EVTs)从上述绒毛中
学位
背景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低于年轻女性,而胚胎致死、流产、以及先天性出生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年轻女性,这些主要是由卵巢衰老引起的卵巢储备及卵子质量下降所致。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参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和物质代谢。在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中线粒体起重要作用,是决定卵巢储备和卵子质量的重要因素。卵巢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会导致颗粒细胞及卵母细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近10余年经我院确诊的25例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探讨宫内合并宫角妊娠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为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提高临床上诊治宫内合并宫角妊娠的能力,以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2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手术探查确诊的宫内合并宫角妊娠患者
学位
背景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是一种罕见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征包括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不自主发笑、语言和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等。研究发现UBE3A基因是AS的主要致病基因,该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虽然大多数AS患者是由于包括UBE3A基因在内的母源性15号染色体长臂11至13区缺失,但大约10%的AS患者是由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