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化的动态识解模式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意象和语义属性两个角度,提出了范畴化的动态识解模式,通过探讨范畴化的种种动态表现形式,对范畴化动态识解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范畴化,作为一个边缘学科问题,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研究就是这种学科融合的产物。范畴化主要经历了从古典范畴化理论到原型范畴化理论的发展。前者是元语言的研究,后者则把认知和语言结合在一起,更具心理表征性。人们在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研究追寻认知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从动态角度识解意义,从而对心理真实性又接近了一步。然而关于范畴化过程的动态性及其识解,前人虽有涉及但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以意象层面和语义属性层面为视角的范畴化动态识解模式,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旨在进一步揭示人类思维过程,丰富认知语言学理论。该模式是在对范畴化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分析中逐步提出的。古典范畴观认为范畴的形成和确定取决于固定的语义特征。每个范畴都是由一系列特定的充分必要的语义特征来限定,范畴之间的语义关系也由此决定。原型范畴观是对古典范畴观否定的基础上确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原型范畴观保留了古典范畴观关于语义属性的合理部分,摒弃了充分必要性的限制。而原型范畴观中的原型其实是包括了两个层面的认知意义,即意象和语义属性。意象和语义属性具有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意象和语义是两个互相激发和促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范畴化的动态性首先体现在意象和语义之间的纵向互动作用。对于事物或者反映事物的语词载体,我们有时只需通过意象思维就可确定其到底是什么范畴,把该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有时则更多需要借助语义属性的分析才能对该范畴加以理解和确定。其次,在横向上,范畴化的动态性体现在不同场景或语境中,范畴化过程都会有所不同。相同的语义属性可能会有诸多意象表征,而同一意象则往往蕴涵着同一语义。因而,即使对同一个事物或词语载体,不同情况或语境中范畴识解会有所不同,甚至生成完全不同的范畴。范畴化的这一动态性是范畴整合作用的结果。范畴离不开一定的语境或场景,必然会和其他范畴共同作用生发不同的语义属性整合体和意象整合体。因而,范畴的整合过程即范畴的动态识解过程。范畴化动态识解模式在语义关系的构建中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语义关系的动态性都是范畴本身动态识解的结果。该模式在翻译,即再范畴化中得到进一步的论证。横向上,源语范畴和译语范畴处于不同的场景和语境中;纵向上,意象和语义属性相应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横向和纵向的动态性,我们提出了再范畴化的动态识解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再范畴化的各种动态识解形式。再范畴化的研究更好、更完善地论证了范畴化动态识解模式。
其他文献
对学生来说,理解算理比掌握计算方法更重要。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算式、讲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说、编故事来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
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一致。《我与你》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其审美活动理论:审美活动是体验性、想象性的主体间的对话活动,审美活动的发生取决
金代韩道昭的《四声篇海》是在《类玉篇海》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字书,是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古代字书,是近年来才得以深入整理和研究的字书。由于《四声篇海》本身并无
主谓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与主谓短语的构成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的构词法有不少特殊性。传统语法界认为“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一致”。本文通过考查主谓式合成词与主谓短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大分支。在其多彩的苗族文化中,医药文化是苗族人民长期与生存环境斗争而总结出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将苗药为现代所用,使其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
目的探讨麝香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HMGB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连贯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语篇分析的核心概念。1976年,韩礼德提出衔接与连贯理论,并认为语篇的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形成的,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些学者认为此
文章阐明了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学秘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学秘书如何做好信息工作和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在《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2003),逐一筛选出其中的双音性质形容词词项,依据该词典的释义及句法功能标注,以状语为维度二分为双音状语性质形容词(389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