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咳嗽中医病证特点的文献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s715203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症状,长期慢性咳嗽常常给患者的身体、工作、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变应性咳嗽指临床上慢性咳嗽的患者,某些具有特应症因素,除外其他慢性咳嗽的病因如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病程长达8周及以上的一类咳嗽。目的本文通过对变应性咳嗽的中医及西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现代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医对变应性咳嗽源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论述,并总结了文献中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证候频次,希望能初步了解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填补中医诊治变应性咳嗽辨证分型方面的空白,为临床辨证论治变应性咳嗽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运用文献统计软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药治疗变应性咳嗽的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的一般特征及证候分型方面的内容进行统计,简单统计了发表时间、文献类型、样本量、诊断标准、证候、治法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西医治疗方面变应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变应性咳嗽的病因同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同气道变应性炎症及非特应性炎症、Thl/Th2免疫失衡、呼吸道上皮损伤、咳嗽敏感性增高相关,Thl/Th2免疫失衡可能是变应性咳嗽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咳嗽的敏感性增高为变应性咳嗽的普遍现象,过敏因素多诱发变应性咳嗽。AC患者气道多存在非特异性及变应性炎症,引起咳嗽敏感性增高,参与了变应性咳嗽的发病,但咳嗽敏感性与气道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现代医学对于变应性咳嗽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镇咳药,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认识正在逐步深入,但变应性咳嗽的病名、辨证论治等尚缺乏系统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变应性咳嗽的病名主要为“风咳”,致病因素为风,辨证以风邪犯肺为主,或兼寒、热、燥、虚、痰、脏腑不和等。药物治疗多取疏风宣肺散邪为大法,佐以降气、调肝、养血、滋阴、益气固表、利咽等治法,方剂有射干麻黄汤、止嗽散、玉屏风散及自拟方等方,药物有炙麻黄、荆芥、防风、桔梗、前胡、白前、杏仁、款冬花、炙紫菀、炙枇杷叶、蝉蜕、五味子、黄芪、当归、玄参、麦冬、地龙、僵蚕、半夏、陈皮、茯苓、柴胡等。文献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证候依次是风邪犯肺,肝火犯肺,血虚风盛,外邪侵袭兼邪毒久恋,风邪犯肺兼肺卫不固这5大证型,其次有风盛挛急,风盛痰阻。纳入的证型以风邪犯肺为主,风邪犯肺多兼夹有寒、热、燥,文献中未提及具体病例数,因此统计在风邪犯肺这一证型中。结论文献研究分析纳入的病例的证型分布,结果依次是风邪犯肺,肝火犯肺,血虚风盛,外邪侵袭兼邪毒久恋,风邪犯肺兼肺卫不固,风盛挛急,风盛痰阻这7个证型,以前5个为主。治法以疏风宣肺止咳为主,兼顾止痒、利咽、解痉、化痰、益气养阴、补肾养阴、养血、缓肝。
其他文献
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作者综述了三七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矿质营养对三七生长的营养效应及其三七生长发育习性和养分需求规律,以及施肥措施对
目的:探讨良附丸改良剂胃痛立应软胶囊对寒凝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止痛效果。方法:69例病人,其中胃痛立应组(治疗组)34例,良附丸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观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跨区域大型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了深入剖析大型遗产热的深层原因,笔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一种成功商品化的天然木脂素,其衍生物依托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治疗。植物提取是鬼臼毒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句首处所成分和句中或句末表示出现、存在、消失事物的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功能为中心,对日汉存在表达方式的句法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发现处所成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曾先后被译成40多种文字。本文仅以小说中部分连动式为例,以说明这种情况下具体翻译方法的运用。
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系统介绍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生物活性酶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合理用药、
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大多以色彩造型见长,叙事偏弱。发现好的故事题材,成为他选择改编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为电影的主要动因。本文以剧本改编为线索,分析影片如何从文化背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招投标方式,是科学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它更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快工程招标投标价格的市场化,促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使工程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