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铣削加工是制造业生产中常用的加工方式,装备制造和加工工艺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并/混联机床以其可重构性、高柔性、高效率等特点被应用在铣削加工中。然而加工过程中的自激颤振仍然是制约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加工参数及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因此考虑混联机床的加工位姿、刀具类型及工件类型对铣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准确高效的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铣削颤振被动控制的策略具有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弱刚性薄壁构件的近恒刚度加工及其误差自适应补偿”(项目号:2014CB0466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铣削加工是制造业生产中常用的加工方式,装备制造和加工工艺是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并/混联机床以其可重构性、高柔性、高效率等特点被应用在铣削加工中。然而加工过程中的自激颤振仍然是制约加工效率和工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加工参数及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因此考虑混联机床的加工位姿、刀具类型及工件类型对铣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准确高效的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铣削颤振被动控制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混联机床-刀具-工件多时滞铣削加工过程的稳定性,采用理论、仿真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铣削过程力学建模,多时滞铣削稳定性研究及铣刀参数优化和混联机床工作空间动态特性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针对铣削过程中不同类型平头立铣刀的铣削力预测问题,考虑铣刀几何结构的空间性,建立了平头立铣刀的铣削力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不同切削刃形的半径变化,并将加工位置处的切削厚度表示为空间向量,同时考虑了齿间角和螺旋角的变化。铣削力实验结果表明理论模拟和实测的切削力在峰值和趋势上一致。随后考虑再生效应,建立了动态铣削力模型,为后续铣削稳定性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针对多时滞铣削稳定性的预测问题,本文提出了准确高效的多时滞铣削稳定性预测方法。采用刀具分层及时滞近似方法,将变齿距变螺旋铣刀沿轴向高度近似为若干个变齿距铣刀,从而实现系统从变时滞量向多时滞量的转化。基于半离散法提出了适用于多时滞铣削的稳定性预测模型。随后,为了获得更高效的多时滞铣削稳定性预测模型,对系统方程的时滞位移项和位移项分别进行Lagrange插值算法和Hermite插值算法,获得了相邻两离散周期的传递矩阵,进而确定了多时滞铣削稳定性Hermite数值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分析可知,与常规铣刀相比,变齿距变螺旋铣刀的稳定性极限变化明显,但仍需通过铣刀参数优化选择最优的齿间角和螺旋角达到稳定性的最优解。第三,基于多时滞铣削稳定性预测模型,提出了铣刀参数的优化策略。以提高多时滞铣削系统的绝对稳定区域为目标,定义了可以定量表达稳定性的稳定性乘子(FMn)。以齿间角和螺旋角为设计变量,以稳定性乘子(FMn)为优化目标,寻找齿间角和螺旋角的最佳组合,实现加工过程材料的最大去除率。分别建立两自由度铣削和薄壁工件单自由度铣削的动力学模型,薄壁工件动力学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变齿距变螺旋铣刀的多时滞效应和薄壁工件的多模态效应。通过遗传算法获得不同工况下最优的刀具结构参数,并采用改进的半离散法和Hermite数值法分别预测两种工况的稳定性叶瓣图,铣削实验结果表明,针对两种工况优化后的铣刀均可以提高铣削绝对稳定域,其中针对薄壁工件的前两阶动态特性优化的铣刀可以抑制前两阶模态引起的颤振,验证了铣刀参数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及多时滞稳定性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针对Tri Mule混联机床工作空间内动态特性的位姿依赖性问题,建立了快速预测混联机床工作空间动态特性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采用梁理论和子结构综合法,考虑铰链和支链的弹性变形对整机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混联机床的弹性动力学模型。快速预估了混联机床在工作空间内的固有频率以及机床末端点处随位姿变化的频响函数,进一步应用零阶频域解析法对Tri Mule混联机床工作空间内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响应面理论建立混联机床最小轴向临界切深与机床位姿之间的数学关系,对机床的最小轴向临界切深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进行了快速准确的描述。
其他文献
Ti2AlNb合金是基于正交O相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作为航空和航天领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轻质材料之一,Ti2AlNb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室温塑性差,材料难以成型和加工,而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适用于制备Ti2AlNb合金异形件,可减少后续车削加工的程序,解决加工困难的问题。因此,标明O相析出行为对粉末冶金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指导粉末冶金Ti2
新型复合析出强化奥氏体耐热钢在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焊接是奥氏体耐热钢推广应用不可缺少的加工制造环节。本文系统地研究了Sanicro 25钢及其焊接接头与SP2215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蠕变变形与强化、蠕变断裂与损伤、蠕变微观组织演化等行为,并进行了蠕变外推强度预测,为先进超超临界机组过/再热器选材、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工业化与国产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
近年来,随着工业环境对不锈钢复合板综合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复合板已经无法满足特种行业的需求,而双相不锈钢既具有铁素体不锈钢的较高强度、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又有奥氏体不锈钢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而双相不锈钢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满足耐腐蚀性能的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双相不锈钢复合板。2205是双相不锈钢的代表性品种,本文系统研究了2205/Q235B双相不锈
Ni3Al基高温合金凝固组织复杂,其最终使用性能与其凝固组织形成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系统阐明宽冷却速度范围组织演变和相变行为,对理解Ni3Al基合金凝固行为,以及非平衡凝固工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选用Ni3Al基合金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具有较低凝固速率的常规凝固工艺与真空铜模喷铸急冷凝固和雾化快速凝固技术,对比研究了该合金从较低冷却速度凝固到快速凝固过程的合金组织演变行为及相变机
高熵(HE)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的低温断裂韧性及良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在工程材料等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新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采用高熵合金多组元的设计思想,设计具有高熵特性的非晶合金,是金属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新兴研究方向。本论文以FeCoNi合金为基础研究体系,选择前过渡族元素(Cr、Mo、Nb)和类金属元素(B、C)等作为添加元素,设计高熵非晶合金;通过熔体快淬法、铜模喷
钛/铝异种材料构件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工程应用需要,开展在CMT电弧增材制造条件下,钛与铝异种材料结合机理与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开展了Ti-6Al-4V钛合金与Al-5Si铝合金异种材料结构的CMT电弧增材制造试验研究。研究发现:Ti-6Al-4V/Al-5Si异种材料样件的钛/铝反应层包括Ti7Al5Si12连续反应层和Ti(
MgB2和FeSe都是进入21世纪后发现的新型超导材料。二者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超导特性,但是从材料制备角度来说,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1)结构简单,均为二元金属间化合物;2)组分元素价格低廉且毒性小;3)都属于典型的组元熔点相差大且相互反应活性弱的二元体系,此类材料主要通过粉末烧结制备而成。前期研究表明,金属掺杂对MgB2和FeSe这一类简单二元超导材料的烧结成相过程、烧结微观组织以及超导性能
熔融沉积(FDM)制造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由于FDM产品的机械性能,尤其是产品的抗拉强度和翘曲变形量对功能部件非常重要,而成型参数对产品性能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研究成型参数对FDM产品机械性能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可为成型过程中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以打印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本研究从理论角度探究了成型参数与产品抗拉强度和翘曲变形间的理论关系,围绕该研究点,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
荧光共轭分子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传感等方面。从分子层次上设计和调控荧光共轭分子的结构,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等,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围绕含芘和硼氮稠环基元的新型荧光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开展如下工作: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芘为核的两亲性树枝状分子,系统地研究了它们代数依赖性的自组装行为和DNA凝聚行为。由
CAP1400型压水堆(PWR)核电机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AP1000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PWR核电机组。离心铸造的长尺寸的CF8A奥氏体不锈钢被用作CAP1400核电机组一回路主管道的建造材料。为了优化性能并允许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运行,本文系统研究了CF8A奥氏体不锈钢及Inconel52M/CF8A奥氏体不锈钢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