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机器人自动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工业4.0”对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生产提出了新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喷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轮船、家具等领域。目前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单品种、大批量工件的喷涂,对于多品种、小批量工件或者非标准件的喷涂仍以示教编程为主,特别是国内,对于喷涂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动喷涂轨迹规划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对于多品种、小批量工件以及非标准件,如何获取其精确的三维模型以及完成自动喷涂轨迹规划,实现更加自动化、更加智能化、更高质量的喷涂是一项具有巨大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基于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对涂层累积模型的建立、工件三维重建、喷涂轨迹优化等展开研究,具体如下:(1)建立了空气喷涂涂层累积模型:使用VOF(流体体积法)+DPM(离散相模型)耦合的方法对空气喷涂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扇面控制气体压力对气体流场和涂层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使用椭圆双β分布函数对涂层厚度进行拟合,建立了静态涂层累积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2)研究了一种新的空气喷涂双喷嘴结构:在空气喷枪单喷嘴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喷嘴三维物理模型,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喷嘴两相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两油漆孔间距L和轴线夹角θ对干涉气体流场和涂层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了最优的双喷嘴结构参数,通过仿真实验与单喷嘴喷涂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喷嘴有效涂层宽度和涂层均匀性均优于单喷嘴。(3)提出了一种基于散斑结构光的半稠密点云获取算法:首先使用距离加权的二值化方法对散斑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聚类算法计算散斑的中心像素坐标,将散斑简化为单个像素;然后使用卷积核函数的方法创建散斑二进制描述子,不仅简化了散斑描述子复杂度,而且提高了匹配率,使用计算汉明距离的方法进行散斑图像匹配,根据测量距离范围确定了搜索块大小,并从相似性约束和显著性约束两方面对匹配点对进行了筛选,根据激光散斑深度计算公式即可获得三维点云数据,最后搭建了结构光3D视觉传感器硬件平台,并进行了实验分析。(4)研制了一款融合结构光3D传感器和双目视觉的喷涂工件三维重建装置:针对现有标定方法中存在畸变参数和线性参数耦合的问题,采用先进行畸变校正然后求解摄像机线性参数的改进张氏标定方法,对于机器人双目视觉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标点的摄像机内参数和机器人手眼关系同时求解的标定方法;另外使用基于ORB的多约束特征匹配方法,利用双目视觉原理计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然后根据获取的特征点计算相邻帧结构光点云之间的转换矩阵,完成点云拼接;最后搭建了融合结构光3D传感器和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硬件平台,对喷涂工件进行了三维重建。(5)对平面、柱面以及平-柱组合曲面上的喷涂轨迹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双层喷涂轨迹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平面涂层累积模型,建立了平面和柱面上动态涂层累积模型,以涂层均匀性为优化目标,使用遗传算法对平面、柱面以及平-柱组合曲面上喷涂轨迹进行了优化;对于需要较厚涂层或者涂层均匀性要求更严格的产品进行喷涂时,提出了一种双层喷涂轨迹优化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表明了涂层均匀性优于单层喷涂;然后使用四元数法表示机器人末端姿态,对喷涂机器人进行了平滑轨迹规划,使喷涂轨迹转换为机器人运动轨迹;最后搭建喷涂机器人系统硬件平台,完成了喷涂实验。
其他文献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一图带你了解编者按2022年5月14日6时52分,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此次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圆满成功,对于中国民航乃至整个中国航空工业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我国具备了研制一款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国产大飞机C919的含义是什么2009年1
期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因结构简单、工作温度低、转换效率高和无碳排放等优点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量转化装置在可移动设备尤其是汽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工作过程中负载频繁变化,输出电压、电功率和温度出现不断波动,导致使用寿命快速衰减,研究电池堆电热响应特性以及探索新型热管理方法是当前的重点与热点。本文结合电热动态模型理论、变负载试验和数值仿真多种方法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电热动态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与消耗也在飞速增长。我国能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长期处于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耗量的增加,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对于燃煤过程中的常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等的防治已经有了明确的治理政策和规章,是电厂必须管控的污染物。而对于燃煤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问题,
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并且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推进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能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使建筑热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减少人们对采暖、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将能够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可以弥补目前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因热容量低而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的缺陷,最终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与高价、易燃的有机类相变材料相比,
在机器学习中,人们期望神经网络对微小输入扰动也应有较小的输出扰动,说明网络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也反映了网络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然而,目前的自动编码器和宽度网络容易受到具有微小扰动或噪声输入数据的影响。另外,利用与训练样本相差很远的未见样本来衡量网络的泛化能力可能会被误导,即从全局输入空间来计算网络的泛化误差并不合理,所以本文引入局部随机敏感度(Localized Stochastic Sensiti
光伏技术可以直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其中基于溶液制备的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电池(OSCs)与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相比,有着低成本、质量轻、可卷对卷生产等一系列优点。有机太阳电池从1986年首次被报道以来,能量转换效率(PCEs)节节攀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这一效率还将继续被刷新。卟啉类材料以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一直受到本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卟啉作为太阳电池的给体材料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有机太阳电池拥有质量轻、可低温溶液法加工制备大面积柔性和半透明器件等显著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活性层得到了快速发展,单节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8%,展现了这一领域巨大的发展前景。本论文以给体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了有机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一些重要的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在第二至第五章中主要研究了侧链修饰策略在制备新型有机给体材料中的应用。本论文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强化传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无源强化传热技术中,微结构通道强化技术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具体方式为添加微强化结构,并对最小流动单元进行分隔。这可在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同时,对流动及相变过程本身进行强化。但目前对微结构强化通道的传热过程的研究仍然欠缺,对主导传热机制及强化机理缺乏理论解释,限制了换热器强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对以螺旋内微肋管和窄矩形微通道为代表的微尺度强化通道
橡胶及其制品极易因老化而性能劣化、使用寿命缩短。添加防老剂防止橡胶老化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传统胺类防老剂有毒且存在颜色污染,受阻酚类防老剂效率欠佳,而且它们还往往易挥发、易迁移、不耐溶剂抽提,且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橡胶助剂高效、多功能、不污染、低毒、价廉的发展要求。因此,本论文基于反应型防老剂、硫脲及其衍生物和稀土配合物的优点,构建三类含烯丙基结构、硫脲结构、受阻酚结构及稀土配合物结构的多